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0-25 15:42:42
每次談到不聽話的孩子,我們往往提到體罰與變相體罰。我國《教師法》在第八條中規(guī)定:“教師不得污辱學生,不得體罰學生。”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也作出了相應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盡管法律明確指出了,但體罰現(xiàn)象,依然還在發(fā)生。
案例一:語言活動。老師正在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這時,科科突然唱起歌來。“科科,把小嘴巴閉勞!你看,其他小朋友坐得多好啊!”老師第一次警告他。過了3分鐘,科科又坐不住了,去玩旁邊小朋友的衣服。“老師,科科在玩我的衣服”小朋友說。“科科,你給我上來!站門后去!”老師發(fā)火了。科科無奈的站著,其他孩子坐得更好了。過了一會兒,科科站不住了,趁老師給孩子發(fā)書的時候,悄悄的坐在了地上休息。老師看見了,氣得一把拉起他“你怎么臉皮那么厚,說什么都不聽的!真是不打不行了!”老師打了他幾下手?瓶铺鄣每蘖。“不許哭!再哭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去,要大灰狼吃了你!”科科馬上忍住了:“老師,我不哭了,我以后不敢了……”老師很得意,要小朋友下課。
案例二:數(shù)學課--復習6以內的加減法。老師講解后要小朋友練習。很多同學都做好了,并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只有曉曉還沒有做好,曉曉說:“老師我不會做。”老師耐心的教她。曉曉還不會做,拿著書問老師:“老師,是不是這樣做的。”老師不耐煩地說:“你怎么這么笨,剛才你小耳朵在聽什么?!自己想!”曉曉無奈的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她還是不會做,就拿起筆在本子上畫起畫來。老師走過去一看,頓時火冒三丈“你吃什么的啊,怎么教都教不會,不要讀書就回去要飯好了!”孩子一臉無辜的看著她。
案例三:午睡了。其他的孩子都睡著了。比比還是睡不著,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話,還時不時唱起歌來。“比比,睡覺了哦。”老師提醒他。第二次老師走進教室,“比比,你到底睡不睡?!不睡的話就出去好了!”比比安靜了。老師第三次走進教室,比比還在說話。老師勸解了許多次仍是沒有效果,就用透明膠粘住他的嘴。比比終于安靜了。
以上案例給我除了震驚就是不解!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社會怎么還有這么多的事情發(fā)生呢?教師,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在現(xiàn)今的教育中,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不良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體罰學生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體罰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體罰帶來的不是良性結果而是惡性悲劇。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反思、我們反醒……體罰與變相體罰:
1、毆打。如果批評還教訓不了孩子的話,那么打學生,就足以表現(xiàn)出教師地位的至高無上了。就像案例一中,這個老師本以為打耳光是處罰調皮幼兒最安全的課堂控制方法,不料不僅沒達到這種效果,還招致社會的譴責和學校的處分。
2、罰站。相對而言,罰站是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體罰方式。從學生習以為常的表情來看,罰站絕不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有教師認為:我既不打學生耳光,又不拉學生頭發(fā),更不毆打學生,罰站學生,根本不算體罰。同時,罰站也很少招致社會、學校、家長批評,學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學生違規(guī)就隨時可以罰站他。甚至有些教師把罰站這一招頻頻使用,屢屢得手。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王老師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有個小朋友在玩小汽車,于是大吼一聲:“你要玩就站到教室外面去玩!”孩子無奈的在教室外站著,過了半小時,孩子家長來園送衣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氣沖沖地闖進教室:“我兒子是到學校來接受教育的,不是來學校站崗放哨的!此時的王老師無話可話,只是賠禮道歉的份。罰站這種教育方法,學生雖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師,不顧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訓斥、辱罵、諷刺、挖苦和嘲笑學生。比如,有的教師罵學生“有娘養(yǎng),沒娘教”、“朽木不可雕”、“臉比城墻厚”……甚至還有的教師給學生取難聽的綽號,引得同學恥笑。這樣的差辱必然會損傷幼兒的自尊心,使他們因痛苦而失望,而變得灰心喪氣。
4、威脅。一些教師經(jīng)常威脅、恐嚇學生。比如說什么,“以后再這樣做就不要你了!”“飯不吃就把你扔垃圾筒里去!”這種威脅幼兒表面上感到無所謂,內心卻是非常痛苦的,勢必會造成幼兒各種反抗心理的產(chǎn)生,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