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8-01 10:11:31
日前,育才京杭小學針對一年級部分家長開了一次圓桌會議。家長把半年來孩子在學習生活上的困惑說出來,各科老師坐一起探討解決。“一年級還處于問題的初現(xiàn)階段,一定要趁早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等孩子到了小學中高段,曾經(jīng)的小問題就成了大問題,再想糾正就困難了。”校長莫慧萍說,這樣的圓桌會議學校還會堅持辦下去。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共性的,看看你的孩子是否也碰到了。
難題:吃飯
在校時很乖,在家很不乖?
“我的孩子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每次家里人一起吃飯,孩子總是喜歡滿嘴‘跑火車’,餐桌上都是他的聲音。”一位爸爸挺無奈,他說自己也是位老師,比較注重生活習慣。古人言“食不言寢不語”,孩子總這樣,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失態(tài)。有時多說他兩句“好好吃飯”,他反而話更多了。這還會造成一個不好的影響:吃飯慢了,耽擱了學習時間。
這位爸爸向老師打聽了孩子在校的吃飯情況,得知孩子表現(xiàn)很乖時,他更犯糊涂了:“為什么孩子在學校和家里反差那么大?”
對策
其實不光是吃飯問題,在很多問題上,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xiàn)反差都很大。因為家長只給目標“你要好好吃飯”、“努力讀書”,但對孩子來說需要的是方法。比如在校吃飯,學校會給出一定的吃飯時間,要求不能大聲講話,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會有獎勵等。學生有規(guī)則可循,要做好就不難了。
在家,孩子的行為自然沒有在校那么緊繃,會松散一些。但要做好,方法很重要。比如吃飯講話問題,家長可以和孩子做做“游戲競賽”,看誰吃得又快又好,表現(xiàn)好的一方有獎勵,孩子為了獎勵自然會努力表現(xiàn)。
學一樣東西“三分鐘熱度”
難題:興趣班
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學一樣樂器,培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記者現(xiàn)場調查發(fā)現(xiàn),有學鋼琴、葫蘆絲、古箏、架子鼓等樂器的,種類不少。但學著學著,問題出來了。
“我也是開明的家長,孩子學鋼琴前,我征求過他的意見,確定是他喜歡才報的。但現(xiàn)在不到一年,孩子就厭倦了。”一位媽媽一說,引來很多家長的共鳴。“放棄吧太可惜了,逼著孩子學吧,孩子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烈,我們不知該怎么辦。”
對策
一位老師說,給孩子培養(yǎng)一樣愛好,過程很枯燥,“以前我的孩子也練樂器,有時我會在邊上說,好像還差那么一點,再來一遍吧。”這樣的口吻跟孩子說,孩子自然越來越厭惡。其實,練習過程中,孩子需要更多的展示機會和鼓勵。比如時不時地在家庭聚會上讓孩子露一手,或者是利用微信,把孩子的表演視頻發(fā)送在朋友圈上。即便表演并不完美,但也沒關系,重要的是讓他在展示中收獲自信,給自己“我很棒”的積極心理暗示。這種自我認同,能支撐孩子把愛好堅持下去。
下棋輸了情緒就會很低落
難題:耐挫力
“我對女兒的學習一點也不擔心,問題是她小小年紀卻是個完美主義者,太要強,這讓我很焦慮。”一位媽媽說,平常父母對她要求并不高,但女兒對自己的期望卻很高。比如跟爸爸下一盤棋輸了,她情緒就會失控。如果小測試沒全對,她一樣會很失落。上次還聽老師講,一次列隊中女兒被老師說了兩句,她就接受不了。
對策
對自己期望高是好事,但沒有一顆強大的心,以后面對同樣的挫折,她可能會比其他孩子受到的打擊更大,F(xiàn)階段最重要的是,鍛煉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平常家長可以時不時地提醒孩子,允許她在學習生活中犯一些錯誤,犯錯是沒關系的。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定個規(guī)則,比如一個月給孩子4張“情緒卡”,每次發(fā)作了就使用1張。如果這個月情緒控制得好,“情緒卡”沒使用,孩子將獲得一份小禮物。
一年級就“磨洋工”怎么辦?
難題:注意力
“我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位爸爸說,他平時在觀察孩子寫作業(yè),沒寫幾分鐘,他就開始“磨洋工”,玩橡皮,動尺子。孩子才一年級,但放學回家一點點作業(yè)有時要磨蹭到晚上9點。先前他問任課老師,老師說孩子課上也有不專心聽講,做小動作的壞毛病。
對策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是習慣問題,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針對低齡孩子介紹一個方法:家長跟孩子一起閱讀。可以是家長在邊上聽,孩子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也可以是家長讀,孩子聽,但讀完后家長要提一兩個與書本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孩子回答。其實,孩子讀書以及傾聽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注意力的過程。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注意力會有提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