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京家長幫 作者:Liaozn2016 2016-07-04 10:59:11
導語:2016年南京幼升小告一段落,6月20日~7月15日在南京家長幫社區(qū)進行“幼升小之路”寫寫自家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活動,無關錄取,給后來人參考也是不錯。分享,既是記錄,也是傳承。為所有樂于分享的點贊,也想和某些人說說話;總是愿意用最好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每個人的初心都是善意的。
原文如下:【幼升小之路】與家長們分享:幼升小沖刺名校的幾點心得
2016年6月15日,南外仙林電話通知我們小孩被錄取了!之前,我們家小子考上了致遠外校和南師江寧?紤]到上學路程的問題,已經(jīng)放棄了致遠、準備好就上南師江寧了。這下子就不得不重新考慮了,真是一個讓人糾結的消息呀!
當然,這當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它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小孩在認知記憶、語言表達和溝通與空間邏輯思維方面上的發(fā)展?jié)摿;肯定了HLS在培養(yǎng)和訓練這些能力上的獨到之處;也肯定了我們做父母的在小孩養(yǎng)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總體上,我們對小孩的養(yǎng)育屬于散養(yǎng)式,在參加HLS之前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正式的培訓班。主要理由是我們認為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學習比大人對幼兒的單方向教育要靠譜得多、效率也就更高。每天幼兒園放學后就在小區(qū)的小廣場上瘋玩,比較喜歡騎自行車,經(jīng)常要玩到廣場上沒有其他小朋友才肯回家。小孩在外面玩的時候,我們也常陪著,但基本上就是觀察、很少按照我們大人的想法進行評判和干預,只要不是發(fā)生很嚴重的問題,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家里玩的時候,他喜歡自己玩玩具,我們會參與一些諸如打牌、下棋的游戲,他尤其喜歡打牌、幾乎每天都要打幾把、換著各種規(guī)則打甚至自己定義規(guī)則打;睡前讀書倒是堅持時間最長的、幾乎沒有中斷過,雖然這小子也喜歡這個項目,但他能認識的漢子卻不多,到現(xiàn)在估計也不超過一百個。
真正讓我們注意到小孩有點學習潛力的地方是發(fā)現(xiàn)他對汽車的品牌標識、車牌號比較敏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舉一反三”能力。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有意識的帶他認識一些平面、立體形狀和數(shù)字,雖然對積木拼裝不怎么感興趣,但他對形狀的辨別力很有感覺,善于識別身邊常見物體的形狀構造,而且能舉一反三,不局限于對某個物體形狀的具體認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抽象層次上的認知。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還體現(xiàn)在他提問題的方式上?梢哉f,每個小孩在接觸新事物時都會有好奇心、并喜歡問問題,而且喜歡“窮追猛打”式提問,這也往往使得很多家長疲于應答以致不知如何作答。如果把這種問問題方式稱為深度優(yōu)先式,那我們家兒子的提問方式通常是廣度優(yōu)先式: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后,會聯(lián)想到與之類似的其他問題的答案。這種特別的方式使得我們和小孩之間的問答互動中幾乎不會出現(xiàn)“回答不出來”的尷尬場景,印象中最長的紀錄是在開車回浙江老家的路途中,連續(xù)四個小時不停地問問題、回答問題,以致到了目的地還意猶未盡。
大概到了大班上學期,我們開始有意識找一些提高認知記憶、語言表達和溝通與空間邏輯思維方面的題目,也包括往年名校幼升小的試題,給他做一點小訓練。只是他跟我們玩鬧慣了,很難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接受較為系統(tǒng)的訓練,經(jīng)常做兩個題目就開小差了,想著玩其他東西去了。去年10月,我們從幼兒園同學媽媽口中了解了一些幼升小的培訓機構,主要想讓小孩通過比較正規(guī)的培訓班較為系統(tǒng)梳理一下幼升小面試可能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并了解熟悉一下面試的流程以及其他可能遇到的問題。經(jīng)過比較和甄別,最終我們選擇了HLS,其中一個理由是HLS的面試環(huán)節(jié),我們比較認可。這個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在這里學習的小朋友能夠跟上培訓課程的節(jié)奏和進度,也保障了培訓效果。
在HLS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家兒子可以說非常適應,常常是他提醒我們什么時候該去上HLS課。每次下課后也都開開心心的;偶爾問他“上課好玩嗎”,總說“好玩,老師表揚我了,我又得到了五星學員”;問他“能聽懂嗎”,也總說“能聽懂”;問他“有聽不懂的嗎”,他往往回答的也很干脆“沒有”。應該說,有些問題他可能也沒太搞懂,既然他不愿意說,我們一般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往往是岔開話題,問一些他感興趣、與培訓課程沒什么關系的問題。自從這小子上了HLS以來,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培訓班的老師對待小朋友的態(tài)度好、很熱情,比較了解小朋友的心理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他在家做訓練題目的持續(xù)時間有明顯進步、還很有成就感;如果我們再“懂裝不懂”的話,他還能“小瞧”我們一下,繪聲繪色地跟我們講解一下題目的解法,可愛之極!
零零碎碎說了這么多,歸結起來也簡單,就是“認識、陪伴、理解、順其自然”,因為我們也不是幼兒教育專家、也沒有特別地從書本上了解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只能說是用心去感受、走一步看一步。值得說的一方面是,在幼兒學習成長中,爸爸媽媽的陪伴和行為方式對小孩的影響是不同,也都有好處;媽媽往往是細心一些、保姆式的,而爸爸往往不注意細節(jié)、看大面的多,這兩者沒有對錯之分,對養(yǎng)育小孩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當然,如果想讓自家小孩上民辦學校、并在幼升小的面試中脫穎而出,適當?shù)剡x擇專業(yè)的培訓機構進行較為系統(tǒng)地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點擊進入家長幫社區(qū)查看原帖參與討論
聲明:本文系家長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家長幫及幼教網(wǎ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
相關推薦:
2016年南京“幼升小之路”征文作品匯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