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05-30 11:02:40
凌晨3點就有家長在學校門口冒著雨排隊等待報名,80個名額有近千人搶,這是《揚子晚報》報道的南京一所新建民辦小學招生報名的火爆景象。這樣的場景不止南京獨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這些一線二線城市的民辦小學這兩年都火了,報名人數不斷攀升。
自打教育部門嚴格執(zhí)行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以來,不僅火了學區(qū)房,也火了民辦校。因為民辦校不受就近入學政策限制,可以面向全市招生,也可以舉行入學測試,無路擇校又不甘心孩子讀普通公辦校的家長,自然會關注民辦校。這些民辦校也大多“有些來頭”,要么和傳統(tǒng)名校有些關聯號稱“系出名門”,要么掛著“實驗”“國際”之類的招牌,頗有吸引力。盡管民辦校的學費不低,而且連年上漲,但比起動輒幾百萬元的學區(qū)房來,就是九牛一毛了。
只是,這些民辦校如今也不是有錢就能進的,六七歲的孩子要過五關斬六將,“考”進去。而且這些考試(有的學校稱為“面談”)難度不低,有的考完語數外3科后還要面試;有的考完孩子還要考家長,比如上海某小學要求家長完成一份問卷。有考試就自然就有培訓,幼升小培訓機構也跟著火了起來。前幾天,上海一家知名幼小銜接機構報名,為了給三四歲的孩子報上思維訓練班,有的家長蹲守一周搶號,黃牛號炒到了5000元。
嚴控擇校的初衷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至于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立場不同,結論自然也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民辦小學將進入良性循環(huán),有充足的經費,可以吸引更優(yōu)秀的師資,又有千挑萬選出來的生源,不出成績都難。而那些備考民辦校的孩子,四五歲就要輾轉奔波于培訓機構之間,早早就開始了補習生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各個城市的名校都會是私立校,能在里面讀書的孩子,父母至少要是中產階級,才能支撐得起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的各種教育費用。
這算不算公平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