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政策 > 正文

北京中小學課程“大變臉”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10-30 16:12:13

說兩句

《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今年7月出臺。在此“課程計劃”下,新學期的中小學生們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權。北京的學校如何開展新課程呢?中小學課堂怎樣“大變臉”的呢?小編帶您一起去看看!

東城區(qū)回民實驗小學

小切口唱出素質教育

近日,東城區(qū)回民實驗小學召開了一場特殊的故事會,經過全校海選入圍的14組選手講述了自己“追星•尋美”的成長歷程。孩子們追的星,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有身殘志堅的作家杏林子,也有自己的老師和爸爸、媽媽。舞臺上,孩子們展示出良好的口才、表現(xiàn)力,講到動情處,小演員和臺下觀眾的眼中都噙著淚花。

同學們如果認為這是一場普通的故事會,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不是普通的故事會,也不是單純的德育教育,而是學校戲劇綜合實踐課程序列下“追星•尋美”主題課程的重要一環(huán)。

“追星•尋美”主題課程是東城回民實驗小學的原創(chuàng)課程,早在2013年就開始實施。課程的設計源于學生對“流行”的追求——學校發(fā)現(xiàn),學生們追的“星”幾乎囊括了影視、歌壇的一線明星,外在“包裝”成了學生審美的唯一標準。于是,學校決定在“戲劇綜合實踐課程”序列下設計主題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多學科聯(lián)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價值觀與生活中的問題。

小編了解到,作為北京金帆藝術團、戲劇教育特色校,東城區(qū)回民實驗小學的戲劇教育綜合實踐課程早已實施了三年。

目前,班班有劇組、年級有劇社、學校有劇團。不過,經過三年的摸索,如今回小的戲劇教育綜合實踐課已經不限于排演話劇、改編課本劇,也不僅滿足于“拼盤式”的學科聯(lián)動。比如說,這學期戲劇教育的主題是“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乍一聽,環(huán)保和戲劇相距甚遠,但在課程設計中,結合語文教材中《灰鵲》這一課,科學、美術、音樂等多學科都會巧妙融入。語文課上,老師會指導孩子們演,但不限于課本劇,整個學習過程也會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呈現(xiàn)。學科的邊界會軟化,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時,根據(jù)主題實踐類課程強調多學科融合的特點,回小正在加快“全科教師”的培養(yǎng),要求所有老師盡可能突破學科界限,向全科老師轉型。

好消息還在后面,據(jù)東城區(qū)回民實驗小學校長劉燕君表示:下一步,回小還將聚焦于“戲劇”,請專家助力打磨課程,“用小切口唱出素質教育的大戲”。(有沒有很期待呢?)

花家地實驗小學

多學科融合開展課程

小編在花家地實驗小學201教室看到,兩位同學組成一組,每組的桌子上有10支竹制筷子以及一些皮筋,同學們要在10分鐘內搭建一座高度不小于50厘米的架子,搭建形式不限,如果10分鐘內搭建支架超過了100厘米高度,該組員每名成員將獲得兩枚印章獎勵。

負責的老師介紹,通過手搭支架的體驗活動,同學們會逐步認識到,支架的穩(wěn)定程度與材料及結構是有關的,在相同材料支架的搭建中,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的建筑物除了應用良好的材料增加其牢固程度之外,同時會利用三角形結構穩(wěn)定的原理,還運用了物體上輕下重、上窄下寬會使物體重心下移從而更穩(wěn)定的原理。

據(jù)小編了解,花家地實驗小學本周各校區(qū)同時開展了“慧心探世界”課程實踐體驗周,本次活動以科技項目體驗與實踐為主線,以多學科融合為輔線,綜合了語文、數(shù)學、美術、音樂、書法等學科,共設計活動27個,其中同學們可以體驗的項目有24個。另外,除了本次活動外,花家地實驗小學還為同學們開展了“慧心閱世界”、“慧心繪世界”等主體體驗活動周。

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學道課上滲透應試

叢林法則和考試技巧間有什么關系(小編也很想知道。縿e著急,在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道課”上,學生們便能從中找出答案。

新學期,學校與清華大學相關院系探索通識課程的創(chuàng)新,并聯(lián)合開發(fā)“學道課”,大至人生目標、小至應試“捷徑”,為學生學習助力。

“我是誰?”這是學道課中的一個教學內容。課堂上,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我是誰”代入,并向學生發(fā)問“我怎么做自己?”隨后,從“人類的追求”“道與靈魂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將“本我、自我與超我”以淺顯易懂地方式向學生詮釋。而課程的最后,老師將讓學生以“我是……”為題按照模板

作詩,其中包括父母眼中的我、陌生人眼中的我、我聽到、我看到、我感到等多個維度,表現(xiàn)“我”。但只是課程的意義之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幾個維度,讓學生掌握一種寫作手法和思路。這樣的課程,將以必修課的形式自學校高一年級起鋪開。

課程負責人這樣認為:目前,中學教育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學生能不能學會,而是愿不愿意學,這便是該課程亟須破解的難題之一。學道課將以三項內容為教學核心,其一是讓學生理解生命與生活;其二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其三是感受生活之美,其中包括自然、人際、科學與藝術之美。但最終落點是應試技巧。

還有更好的消息是,從高二起,這門課程將向研學轉變,錯題本將成為必備“教材”之一。當學生各學科出現(xiàn)錯題時,能夠尋根溯源,找到問題出自“數(shù)據(jù)庫”或是“操作系統(tǒng)”,并自動“打補丁”。這也是學校構建幸福校園的第一步。

陳經綸中學分校

開發(fā)文化歷史課

陳經綸中學分校發(fā)展課程中有一類特殊課程,既主題學習課程。這類課程打破學科邊界,融合多個學科知識,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學習,學校開發(fā)了以文化為內涵的《文化歷史探尋》系列發(fā)展課程,由《北京文化歷史探尋》、《中原文化歷史探尋》、《齊魯文化歷史探尋》和《江南文化歷史探尋》四個課程系列組成,初一到初二的每個學期一個主題。

陳經綸中學分校副校長徐首美介紹,主題學習打破了學科邊界。例如,語文、歷史、地理三學科教學內容都涉及泰山,于是在《齊魯文化歷史探尋》課程中,三個學科打破學科界限,引導學生探究“泰山并不是我國東部地區(qū)最高的山峰,為什么孔子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再比如學校的物理和地理學科聯(lián)合引導學生探究,像用溫度計和氣壓表測量泰山不同高度的氣溫和氣壓,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并嘗試科學地解釋你的結論”。

第一六六中學

百名小導師登大講臺

“所有蜘蛛都有毒嗎?”

“哪些品種的蜘蛛可以作寵物?”

上周,166中學主辦的“實踐課程嘉年華”上,小導師——初二年級的朱胤寧登上講臺,為初一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上了一節(jié)生物課。提問、講解、互動、展示,小朱老師表現(xiàn)得有板有眼,絲毫不見緊張和生澀。

小編想說,這孩子真的好厲害!。

不過我知道還有更厲害的

在“實踐課程嘉年華”上,166中學共展示了32節(jié)新鮮、有趣的課程,像朱胤寧這樣的小導師就有七八位:講《紅樓夢》、講茶文化,或是帶著小同學動手制作風動小車。

看到這里大家就有疑問了:肯定是為這次的活動專門準備的課,哼哼!小編告訴你,還真不是。166中學的“小導師課”是該校博雅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學期都會開設10多門,參與的小導師有上百名。

副校長翟麗梅告訴小編:“講座類課程,小導師可以隨時在校園內張貼海報征集學生。但是,如果想上升到選修課的層面,必須報‘課題’,由學校進行篩選。而且一旦立項,必須講到8小時以上。”“由于年齡相近,有更多共同話題,小導師課特別受歡迎,最多時有200多學生報名,爆場了!”

除了小導師,其他課程也足以刷新人們對中小學課程形式的認知啊,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在物理教室里,數(shù)學老師張韜正帶著學生用針管和氣體壓強傳感器,用物理實驗深入闡釋反比例關系的知識。在生物實驗室,美國頂級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為初三學生展示了“DNA條碼技術”。在話劇團,語文老師陳楠正帶著“祥子”、“小英子”等劇中人物研討原創(chuàng)課本劇《北京舊事》……(好多,寫都寫不完,哎)

校長說

這些年學校一直致力于整體育人、課程融合的實踐探索,打造獨特的博學-雅行課程,通過推動學科融合、學段融合、資源融合、顯性與隱性課程融合、課程與育人融合,凸顯課程中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命科學實驗班、冰心文學實驗班、舞蹈、話劇全員通識課程、冷泉港國際青少年生命科學學院以及六大類實踐課程等應運而生,讓學科知識有了溫度,學科邊界增加了寬度,讓師生感受著文化的浸潤、創(chuàng)新的魅力、互動的快樂。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以傳統(tǒng)節(jié)日講古代史

如果小編問大家一個問題:喜歡中國古代史嗎?

肯定很多人會說,中國古代史太枯燥了,太難了,不喜歡

但對于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們來說,中國古代史太”好玩“了。(小編不相信呀,不相信呀,不相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新學期,學校新增歷史校本課程,以傳統(tǒng)節(jié)日串講古代史。課上,故事、視頻一個都不能少;課下,查資料、做調研活動不斷。

該課程面向初一、初二、高一年級學生開設,學生可通過自愿選課的方式報名,目前開設2班,初中、高中學生各一班。

據(jù)歷史學科主任、也是該課程的創(chuàng)始人劉建新介紹,課程基本囊括所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包括春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每一節(jié)日在講授時力求保證與節(jié)日節(jié)點并軌,這樣安排的原因,劉建新解釋:“學生要完成社會實踐活動作業(yè)。”比如,春節(jié)期間,學生需要采訪爺爺、奶奶,了解他們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從而形成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比,并以視頻、PPT等形式記錄。課上,學生們的作業(yè)便成為教學素材,此外,老師也會搜集相關資料,以小故事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節(jié)日的由來、節(jié)日風俗、詩句等。這也是學科間整合的途徑之一。比如,在介紹端午節(jié)時,老師會向學生介紹屈原這一人物以及《離騷》等相關詩詞。

劉建新老師表示,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是為加強傳統(tǒng)文化、國學教育。“現(xiàn)在的孩子們對一這塊太欠缺。”開設之初,老師們擔心內容枯燥學生不愛學,但從目前來看,開課班級將增加至3個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