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教育新聞 > 正文

北京中小學課表9月“大變臉”!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9-06 11:23:19

說兩句

小長假一結束,新學年立馬就來了。9月7日,北京百萬中小學生將迎來新學年,估計這很可能是“史上最晚”的開學時間啦。

進入9月,細心的學生家長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課表正在悄悄地“變臉”,而且有些學校變化的幅度可真不小。隨著《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今年7月31日起正式施行,包括各學科的課程、課堂、課時以及課外作業(yè),家長和孩子們將迎來不一樣的新體驗。

變化一:

長短課、大小課來了

新學年,本市中小學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每學時平均為45分鐘。學時實行總量控制,周總學時時長不得超過相應年級規(guī)定的學時總量。如:一年級不得超過1170分鐘(26學時×45分鐘)。以前每節(jié)課固定為40或45分鐘,現(xiàn)在鼓勵學校在周總學時不超過相應年級規(guī)定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科、課型等積極開展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的課程實驗。

近年來,包括清華附小、芳草地國際學校、朝陽實驗小學、首師大附小、京源學校等北京多所中小學試點打破一節(jié)課45分鐘的慣例,開展了“長短課”探索。將每節(jié)課45分鐘的標準課時縮短或延長,長則八九十分鐘,短則三十分鐘,甚至只有短短十幾分鐘,形成了“長短課結合”的課時設置模式。

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都會參與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的課程實驗。一節(jié)課10分鐘或兩個小時、幾個人或上百人,都可能成為常態(tài)呵。

變化二:

九年級要上歷史和生物課了

以后,備受關注的小初銜接、初高銜接將納入中小學整體課程計劃,包括部分年級還將增設新的學科。

新的課程計劃要求義務教育九年一貫整體設置,關注小初銜接、初高銜接。比如開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就是為了解決小學科學和初中科學不銜接的問題,再如將歷史、生物課程延伸到九年級是為了解決初高中這兩門課程不銜接的問題。

業(yè)內人士介紹,九年級新增歷史和生物學科,同時也是配合未來中考改革的一種考慮。

變化三:

小學低年級沒有課外作業(yè)了

“減負”——這個經典教育主題未來將賦予新的涵義,新課程計劃關注課堂上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小學生的作業(yè)形式及總量都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

按照規(guī)定,一至六年級要在課內留有作業(yè)時間,低年級作業(yè)要在課內完成,不得布置課外作業(yè);同時教師要對作業(yè)進行設計,要為學生設計適合的、個性化的作業(yè)。其他年級書面形式課外作業(yè)一周布置一次,教師應全批全改。實踐類課程中,鼓勵小學各年級布置跨學科、跨年級的綜合類、探究類作業(yè)。

專家分析,“一周一次”的作業(yè)顯示出一個新導向:對學生知識的檢測將從“檢查知識點”向“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問題”轉變。以往每天一次的作業(yè)主要為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當天學習的知識點,而一周一次的作業(yè),往往圍繞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布置,可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一段時間所學的所有知識,甚至是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正好是目前中高考改革的方向所在。

變化四:

七八年級科學實踐計入中考成績了

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chuàng)新意識是本次課程計劃修訂的重點之一。

新的課程計劃要求“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在內容上可以某一學科內容為主,開設學科實踐活動,也可綜合多個學科內容,開設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在學時上可與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統(tǒng)籌使用,也可以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統(tǒng)籌使用。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由區(qū)縣、學校具體統(tǒng)籌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共計453學時。一至八年級每學期15周、每周半天(3學時);要求校內外共同實施,每學期組織5次(共15學時)校外實踐活動(市級1次,區(qū)級2次,校級2次)、10次校內實踐活動(共30學時)。

在七、八年級開展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滲透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重點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校安排七年級每周1學時、八年級每月1至2學時開展“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指導課,指導學生在校內外開展小實驗、小制作等活動,組織做好學生“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學習情況的認定填報,有關情況作為中考動手實踐類成績的計入依據(jù)。

變化五:

低年級語數(shù)外課時“縮水”了

在這次課程計劃調整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學時設置有部分調整:品德與生活在一、二年級的學時由2學時調整為1-2學時。歷史由過去的七、八年級延伸到九年級,其中八年級學時由過去的2學時改為1-2學時。生物在不增加周學時的情況下,可延伸到九年級每周開設1學時。語文一、二年級由過去的8學時調整為6-8學時。數(shù)學一、二年級由過去的4學時調整為3-4學時,六年級由5學時調整為4-5學時。外語一、二年級由過去的2-3學時調整為2學時,三、六年級由3學時調整為2-3學時。體育一、二年級由過去的3-4學時調整為4學時。市級地方課程每周1學時,區(qū)縣地方與校本課程每周1學時。

變化六:

老師空間更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部分校長坦言,新的課程計劃為老師創(chuàng)設了更大的空間,同時也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因為課程實施的關鍵在老師,尤其是教師和干部隊伍觀念的轉變。

據(jù)了解,此次課程計劃的實施,在課程內容的設置、課時的長短結合、跨學科的實踐活動、開放科學實驗等方面給予老師們更寬闊的改革與實踐平臺,不僅提高了老師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更在教學方式改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課程計劃實施中,基于問題的、實踐的、開放的、探究學習活動將有效地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化七:

小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更多了

相比過去,新的課程計劃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規(guī)律。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一至六年級課程原則上分類集中安排,語文、數(shù)學、外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學科等課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進行。

變化八:

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更近了

專家介紹,當今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是強調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二是重視全球化視野下國際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三是關注學生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的整合;四是強化核心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中心地位;五是注重改進和完善課程評價制度。由此世界各國開始普遍關注跨學科綜合學習、主題化學習及實踐活動課程。

此次《課程計劃(修訂)》特別突出課程“整體育人”的基本理念,即統(tǒng)籌各學段、各學科、各育人環(huán)節(jié)、各方參與人員和育人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實踐育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