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8-21 17:18:25
如果說人生是一幅風景畫,小學就是這幅風景畫的底色。小學階段看似不起眼,卻決定著整個人生的色調。如果小學階段讓孩子在愛和陽光的沐浴下,打下快樂、自信、陽光、智慧、儒雅等底色,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自信、快樂、陽光的人。反之,如果小學階段的底色沒打好,就可能為孩子的人生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現(xiàn)在的家長深知這一點,于是,從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就開始為孩子謀劃成長之路。從早教機構到幼兒園,從小學到中學,生怕一個不小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ㄥX托關系、買學區(qū)房、改戶口、半夜排隊……都是小CASE,為了讓孩子上名校,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嗎?
不擇名校就是對不起孩子?
名校的資源確實比普通學校更好一些,但選擇什么樣的名校也需要家長量力而行!
不可否認,名校確實有名校的優(yōu)勢,“名校”這個詞本身賦予了學校別樣的光環(huán),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名校的可挑選范圍都更大一些。名校更能吸引優(yōu)秀的師范畢業(yè)生,從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名校往往能夠得到更多資源的傾斜。從名校自身來說,為了維持自己行業(yè)“老大”的地位,名校對自身的要求更高。就拿小升初來說,對考分的要求比一般的學校高好幾個點,對考入重點中學學生的比例要求也更高。這樣的后果是學生與老師的壓力相對來說都要更大一些。
教育資源傾斜的后果就是:家長擠破頭也要讓孩子進名校。在他們看來,孩子進了名校就等于一只腳踏進了“名牌大學”的大門!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苦,家長越來越累。
其實,在教育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升學率不再是評判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很多學校把重點放在特色辦學上,有的學校以音樂、體育等特長見長,有的則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孩子個性、禮儀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有新的“名校”冒出來。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想法,真正找到適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學校,而不要盲目跟風。在為孩子尋找學校時,家長一定要多花一點時間和心思去考察自己心儀的學校,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管理方式、配套設施和周邊環(huán)境等。從細微的方面入手,逐一考察。
考察學校的辦學特點
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大多更關注學校的口碑、排名以及未來幾年的發(fā)展。喜歡把目光放在考察學校辦學時間的長短、在社會上的口碑、最近幾年的相關排名、總體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這些問題上,學校教育的特點,同學之間的競爭是否激勵反而不去關注。在我看來,學校的辦學特點、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比口碑、排名更重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的排名每年都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教育資源得到優(yōu)化。一些基礎薄弱校經(jīng)過整合,教育質量和綜合能力很可能會迅速地提升,而一些所謂的“名校”無法適應激烈的學校競爭。所以家長不必過于看中學校的排名和過多考慮學校的發(fā)展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要著重“眼前”,看學校的辦學理念,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是否真正適合孩子和自己。有的學校偏重英語教育,有的學校以音樂的培養(yǎng)見長,有的學校體育特別出眾,還有的學校以學習見長。無論哪一種,真正適合孩子,能讓孩子體驗到快樂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名校”。
清楚學校班級的人數(shù)
學校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也是需要家長關心的問題。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孩子獲得知識的途徑。公立名校一般是大班教學,一個班很可能要有幾十個孩子。近幾年是生育高峰期,學校的班級人數(shù)將進一步增加。就拿我們學校一年級來說,總共7個班,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都有60多,饒是這樣,每年來我校報名的學生還是擠破頭。這樣的優(yōu)勢是授課的師資水平是比較高的,可以保證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但學生多了,老師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上課時的學習效率、學習效果都會打些折扣。
比較之下,有些普通小學一、二年級一個班的人數(shù)才二三十個,高年級的班級人數(shù)也不超過40個,雖然老師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對孩子的照顧和輔導更精細。
需不需要寄宿
現(xiàn)在的寄宿制學校越來越少,但因為學校離家太遠,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還是有很多家長不惜舍近求遠,為孩子選擇寄宿制學校。其實,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家長盡量不要讓孩子寄宿。小學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孩子要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自己本身就有很多需要重新適應的地方。有家長耐心的陪伴,孩子才能更快適應小學。當然,如果家長實在工作太忙,不能保證每天讓孩子按時吃飯、睡覺,這就需要讓孩子寄宿。至少孩子的生活會很有規(guī)律,吃飯、睡覺都能得到保障。而且孩子自己會結交許多同齡伙伴。如果選擇寄宿,一定要選擇全員寄宿或者有單獨寄宿班級的學校,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每天的心理波動。在孩子剛剛寄宿時,家長也需要付出耐心與時間與孩子好好溝通。
一定要量力而行
在選擇學校時,家長常常咬緊牙關,不惜加重家庭負擔為孩子選擇那些需要高贊助費或學費的學校。家長常常存在的誤區(qū)就是:收費高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在此,我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在選擇學校時,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財辦多少事。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自己縮衣節(jié)食,花費巨資買學區(qū)房。問他們?yōu)槭裁匆@樣,他們的回答往往是,為了孩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都值得。這樣的后果就是對孩子的要求奇高。在家長看來,老子花了錢,受了罪你就必須得把學習搞好。孩子成績有一點點不滿意,就會成為被數(shù)落的對象:我為你吃了這么多苦,你怎么就是不爭氣呢?家長覺得自己理直氣壯,孩子卻認為自己無比委屈:又不是我讓你受這個苦的,明明是你自己幫我選的,現(xiàn)在你卻來怪我。這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的縫隙越來越大,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孩子在這樣的情緒下,成績自然不會理想。
家長一定要根據(jù)自己及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選擇孩子喜歡的學校,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