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07-01 10:41:27
擇校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利弊,到底什么樣的學校最為合適也成了一大難題。在今天的家長學堂中,帶大家走進美國教育觀察家阿曼達·里普利的新書《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告訴我們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培養(yǎng)出來的,教大家從觀察學生、與學生交談、傾聽家長心聲等方法來更好的了解一個學校是否真正適合你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對這個孩子來說很好的學校,對于另一個孩子來說,或許就是地獄。自從我擔任外灘教育的記者以來,經常會有家長向我詢問一些擇校的問題,通常我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大多數(shù)國家,多數(shù)家長對于孩子就讀的學校都會有所選擇。然而這個選擇非常艱難,很難找到有用的信息。
最近,讀到美國媒體人阿曼達·里普利的新書《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如何才能尋找一所治學嚴謹、充滿活力,而又洋溢著學習氛圍的學校?關于這個問題,書中似乎有答案。
作為一個走訪過美國、英國、瑞士和中國多所優(yōu)秀中學的記者,我發(fā)現(xiàn)書中提到的一些考察學校的維度,比如觀察學生、與學生交談、傾聽家長的心聲等,相比沒有生命的報道文字,對家長的擇校幫助更大。
于是,我梳理了阿曼達參觀訪問完四大洲學校,傾聽孩子、老師以及家長心聲后總結出的經驗。由于篇幅較長,我做了適當刪減與調整。
最后,再介紹一下作者阿曼達·里普利,她曾采訪過上百名老師、家長和學生。在美國《時代》周刊和《大西洋》月刊上,她發(fā)表的教育類文章——《美國高中的體育優(yōu)先地位》《未來的大學》和《如何讓孩子學習起來》——都登上了封面。同時,她也為《名利場》、《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供稿,美國各大電視臺(ABC、NBC、CNN、FOX)和美國國家公共電臺都熱烈討論過她的作品。
了解學校的方法之一——觀察學生
如果想了解一所學校,你可以忽略以下信息:
※ 開放參觀日?
幾乎毫無用處。
※ 每個學生的學費?
超過一定的基準線之后,金錢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轉化為教育質量。世界上培養(yǎng)最聰明孩子的國家(筆者注:作者指的是芬蘭、韓國、波蘭、德國)在每個學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經費都低于美國。
※ 班級平均人數(shù)?
除了學生剛入學的那幾年以外,在以后的時間里,它并沒有大多數(shù)人想象中那般重要。事實上,教育質量最好的國家,其平均班級人數(shù)通常多于美國。研究也表明,教學質量比班級大小更重要。
相反,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最好方法,是在上課期間看看課堂情況,哪怕只花上20分鐘的時間。
然而,當你參觀課堂時,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要關注的是什么。家長們通常會花大量的時間盯著教室的公告欄,其實更好的方法是觀察學生。
觀察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對他們所學的內容是否感興趣,以及學習是否努力。
記住,嚴格的教育應該看起來就很嚴格。如果孩子們很快就能做完一道習題,那就不是學習,而是填寫表格。他們能感受到一定的難度就對了,而且應該在他們需要時能夠及時得到來自周圍同學的幫助,而不是干著急或感到灰心喪氣。
一定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師身上。世界上最好的課堂里,老師可能保持沉默,或者人格魅力非同尋常甚至有一點瘋狂。(筆者注:在美國頂尖私立高中采用的“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的教師里,經常會出現(xiàn)不說話老師,或者個性十足的老師)。
我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參觀課堂。學生們對于我的參觀會引起多大興趣?全神貫注的學生不會注意到我,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厭學的學生會回頭看看我,微笑,害羞地招招手。如果我打噴嚏,他們會遞給我紙巾。寶貴的課堂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
如果你參觀5所教室,可能只發(fā)現(xiàn)一兩個學生開小差或者不在狀態(tài),而不是八九個,這是幫助你判斷學習環(huán)境好壞的一種方式。
了解學校的方法之二——和學生交談
所有人,包括記者在內,都很少讓學生來表達他們的觀點。每個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校長、教學樓或者公告板上。在他們看來,小孩子太小不懂事,而大點兒的孩子又對此感到厭倦。以我的經驗來判斷,這都不是真的。
其實,只要你問學生這方面的問題,在任何學校,學生都是在最直言不諱的、能提供最有用的信息的人。
不要問:“你喜歡這個老師嗎?”,或者“你喜歡你的學校嗎?”如果一個身材高大、面帶微笑的陌生人來到你的辦公室問:“你喜歡你的老板嗎?”你會想他是不是老板派來解雇你的顧問,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反應。相反,你要問一些具體的、對他尊重的而且有意義的問題。
通常,我問的第一個問題簡單而直接:“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為什么?”
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但對第二個卻比較茫然,然而第二個問題卻是極其重要的。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需要知道這一天的目的何在。
比爾蓋茨基金會的研究中曾出現(xiàn)過一些與學生學習有很大關聯(lián)的問題,可能對于家長了解學校有幫助。比如:
1. 你每天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多嗎?
2. 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達到老師的期望了嗎?
3. 學生在課堂上都忙著學習而不是消遣時間嗎?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可以問學生,這個問題由華盛頓特區(qū)約翰·P·索薩(John P.Sousa)中學前校長德萬·喬頓(Dwan Jordon)提出:“假如你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事,你會怎么做?”
在嚴格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們都知道該怎么做。
了解學校的方法之三——傾聽家長的心聲
2011年,我參觀了華盛頓特區(qū)的一所私立學校。這所私立學校門檻很高,每年收費約3萬美元。
一位家長帶我們參觀了學校,他的3個孩子都在這所學校讀書。我們看到干凈漂亮的地板,色彩明亮的彩色墻壁、出色而系統(tǒng)的藝術課程和其他誘人的設施。
終于,一位來訪的父親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每個學校都會有缺陷,這所學校的弱勢是什么?”我抬起頭,緊張地聆聽這位導游的家長會說些什么。“我不得不說,數(shù)學是這里的弱項。”
我無言以對。想象一下你來到一所高級私人醫(yī)院,那里只接收負擔得起他們服務的病人,卻發(fā)現(xiàn)該醫(yī)院的外科手術水平很糟糕。如果這所學校的數(shù)學課程差到孩子入學之前需要做智商測試,這又意味著什么呢?那位家長每年要為3個孩子支付9萬美元的學費,難道不應該享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嗎?
但是,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或許所有父母都和我一樣驚呆了。那位導游家長接著說:“我,我也希望他們的橄欖球課程可以更好些。”
家長們瞬間活躍起來。“真的嗎?什么意思?這兒沒有橄欖球隊?孩子幾歲可以參加?”
我?guī)е苫笞哌M停車場。這也許解釋了為什么和全球其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美國富裕家庭的孩子數(shù)學成績只排名第18位的原因,這是因為富裕的美國家長并不像關心橄欖球一般關心數(shù)學。
在尋找世界一流的學校時,一定要詢問各地的家長對學校劣勢的看法,仔細聆聽。如果家長告訴你他們總是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那么要繼續(xù)詢問他們參與的方式。相比其他教育大國的家長,美國的家長參加學校活動更多,但通常情況下,卻不是以引導學習的方法。
了解學校的方法之四——向校長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
會見校長時,要像你在工作面試時那樣,問一些你可能會向未來雇主提出的問題,從而了解學校關注的重點和校園文化。最后做出決定時,才能像你買車或接收一份工作時那樣肯定且自信。(筆者注:對于普通家長來說,或許并沒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校長,其中有一些問題也可以詢問學校的招生面試官。)
擇校過程中,學校領導比起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當然,教師也很關鍵,但是你不能自己選擇孩子的老師,只能寄希望于校長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以下是我的提問建議以及理由,供家長參考。
您是如何選擇教師的?
在芬蘭、韓國和其他所有教育大國在教師選拔方面相對更高效。他們要求進入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高中時的成績居于班級前三分之一。單靠這一種篩選方式并不夠,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師行業(yè)的聲望和教育水平,使得其他世界一流教育政策的出臺成為可能。
由于大多數(shù)國家沒有遵循這樣的邏輯步驟,因此校長顯得更加重要。
看看校長是否能決定參加面試的人選并最終雇傭什么人,這種常識性的自主權在許多學校都很罕見。然后詢問校長是否聽過求職者授課 。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這種做法也很少見。雖然這是考察一個人是否是優(yōu)秀教師的最簡單途徑。
如何讓教師更加優(yōu)秀?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你聽到的越具體越好。許多教師只是孤立地教學卻得不到有效的反饋,這在今天是站不住腳的。職業(yè)發(fā)展應該根據每個教師的優(yōu)勢量身定制,而不能以一個大禮堂里講座的方式,向數(shù)以百計的教師進行培訓。
您如何判斷自己工作的成功與否?
優(yōu)秀的領導者可以清楚解釋他們的遠見卓識。假如你聽到一段冗長且含糊不清、顧左右而言他的回答,或許就會明白自己正身處一個沒有目標和使命感的,也就是說一所普通的學校里。
在美國,大多數(shù)校長都會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功與否的標準。這很公平,但還不夠。他們也可能提到畢業(yè)率或者家長滿意度調查。
但是他們如何衡量與成績同樣重要的無形成果?他們怎么知道學校是否在訓練學生更高難度的思維方式?他們怎么判斷學校是否在傳授學生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背后的秘訣——堅持不懈、自我控制和誠實正直的品質?
他們問過學生學校需要改進什么了嗎?學生們的建議是否又得到了學校行動上的反饋?
世界級的教育者都有一個關于學校如何發(fā)展的愿景,一些確定他們是否迷失了方向的工具,以及建議一種為了做得更好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校園文化。
其他問題包括:
您如何確定教學上的嚴格性?
如何不斷提高要求來發(fā)掘孩子們的潛力?
……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