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6-29 15:35:25
有位媽媽向我咨詢,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她告訴我她兒子幾乎每天去幼兒園都遲到。即使她比平時早半個小時叫他起床,結(jié)果照樣會遲到。她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非常不好的拖延習慣。幼兒園階段還好辦,學校和老師一般不會太計較孩子上學遲到這件事。但是孩子以后上小學了,該怎么辦?
我大概問問她孩子的日常作息,發(fā)現(xiàn)她兒子其實每天的起床時間跟伊伊差不多,都在7點半左右。穿衣服需要10分鐘左右,刷牙洗臉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接下來吃飯,這是令這位家長最頭疼的地方,因為需要的時間永遠無法預計,短則20分鐘,長可達1小時以上。一旦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孩子就會拒絕吃飯,然后家長就必須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通道理,直到孩子高興了才會吃飯、上學。個別時候,甚至還會采用“逃學”的方式來對抗。因此,對于他來說,遲到就成為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習以為常了。
做事拖延,沒有時間管理意識,即使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一個殺傷力很強的壞習慣。善于管理時間的人,總能高效地完成任務(wù)并取得良好成果。反之,則會引發(fā)一連串的不良后果,尤其是當人們的“拖延”行為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時,如出現(xiàn)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時,就已經(jīng)患上了心理疾病,心理學家稱之為“拖延癥”。
孩子性格塑造的最佳期是在幼兒早期,所以家長要重視幼兒時期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我告訴這位媽媽,孩子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首先是家長的問題。我們要知道,孩子愛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其實,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就對時間慢慢有了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重視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他們自己管理時間的規(guī)則意識。
我們是在女兒兩歲多的時候,開始注重培養(yǎng)她時間觀念的。比如每天晚飯后到小區(qū)里面玩耍,出門前我們都會指著手表,告訴她,比如當短針到哪里,長針到哪里,我們就得回家。如果是我單獨帶她出去玩,半個小時后,或是她媽媽,或是外婆就會出來找我們回家。后來伊伊還總結(jié)出來,如果是外婆叫她回家,她可以比媽媽叫她多玩一小會兒,因為雖然都是半個小時,可是外婆沒有媽媽走得快。等她大了點,我們還特意給她買了一只鐘表模型,掛在她的房間,臨出門前,我們就會幫助她把時間確定好。有時候到時間了,她會氣喘吁吁地跑回家,想看看是她贏了,還是時間贏了(她把自己提前回來當成是自己贏了)。絕大多數(shù)時候,伊伊都能按時回去,偶爾她耍賴,我就會讓她選擇如果遵守約定,明天還可以出來玩;否則就不能出來玩了。我常?吹叫^(qū)里有很多家長,無論使用什么招數(shù),都很難把孩子按時叫回去。究其原因,要么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哀求,沖破了家長的心理底線;要么是家長一次又一次的退讓,毀掉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這樣做,對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與規(guī)則意識,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就拿小學來說吧,學校和老師對于紀律和秩序都會比較重視。所以,為了孩子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在幼兒園階段,我們就需要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管理能力。
首先,對于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為還不會看鐘表時間,所以孩子們一般是沒有太多時間觀念的,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對時間有個基本認識,了解過去的時間是不能回來的,并對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時間概念有個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認識時鐘,讓他們對每天的時間有個大概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告訴他們每天什么時候該吃飯、什么時候該睡覺、什么時候該起床和上學等。這樣,他們就會對人們每天的作息規(guī)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戲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次約定一個時間段。這樣可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1分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0分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個小時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逐漸學會珍惜時間,并意識到失去的時間是不能重現(xiàn)的。
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們就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孩子在時間上的規(guī)則意識。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和孩子約定做一件事的時間,比如玩電子游戲,可以約定從什么時間開始、玩到什么時間結(jié)束。在約定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當裁判,親自下令開始和結(jié)束。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決定看多長時間,然后讓他自己監(jiān)督自己,如果超過時間家長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伊伊約好玩半個小時的游戲,伊伊爽快地答應了。在游戲過程中,她會主動關(guān)注過去了多少時間;當半個小時到了,她也會主動結(jié)束游戲。這令我感到其實孩子是很愿意遵守時間和規(guī)則的,只要家長稍加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得很好。
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讓孩子認真去做,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預計完成這件事情需要的時間,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自己的,當自己的事情認真完成后,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自行安排。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喜歡拖延,也和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密切相關(guān)的。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達到父母制定的目標時,他們才有可能被愛。這個時候,拖延就會成為一種工具,孩子通過把事情完成的時間拉長,來享受父母在完成過程中對他的體貼、照顧,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持,盡量讓結(jié)果來得更晚一點。
所以,對待已經(jīng)開始拖延的孩子來說,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個是基礎(chǔ)。只有孩子內(nèi)心不存在恐懼,才能正視不完美的結(jié)果,而不懼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們要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不把我們的選擇強加于孩子,我們需要尊重他的選擇,但是如果他進行了自主的選擇,就一定要完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才是這件事情的主人,他必須對此負責,不能有所依靠,父母沒有辦法幫助他完成。孩子一旦成為時間的主人,做事效率就會很高,也就不會養(yǎng)成拖沓的壞習慣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