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06-19 16:06:22
兜兜是個神經大條的孩子,做作業(yè)粗心馬虎可想而知。她做完作業(yè)后通常都不檢查,直接就扔給我簽字;若是讓她獨立檢查,她也只不過是應付公事地掃幾眼。兜兜的依賴性跟其他獨生子女是一樣的,她以為媽媽肯定會仔細地檢查一遍,然后給她糾錯,這樣她糊弄完的作業(yè)交到老師手里時已近完美了。是的,每次拿到作業(yè)后我都會掃視一遍,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現在的我發(fā)現錯誤后卻不告訴她,不僅如此,我還佯裝沒看見就簽上了字。
連續(xù)兩周兜兜的作業(yè)都有錯誤,她忿忿之余,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回家埋怨:“媽媽,你是怎么給我檢查的?都錯了你還簽字,老師都說我了。”不僅如此,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也會不點名地批評像我這樣“不負責任”的家長“不給孩子檢查作業(yè)就簽字”的行為,我繼續(xù)裝作沒聽見。
漸漸地,兜兜發(fā)現媽媽是個無法依賴的“不靠譜的人”。做完作業(yè)后,兜兜開始有意識地在原題上檢查,畫對號,等作業(yè)再交到我手中的時候已經鮮有錯誤了。
為什么這一次我這么決絕地選擇破釜沉舟、完全放手呢?作為父母,幫孩子檢查家庭作業(yè)不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嗎?其實放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歷了兩年曲折的摸索,有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先給大家講講我曾經走過的彎路。
一年級上學期,兜兜期中考試時當場被老師抓住了。“是作弊?還是不會做?”去學校的路上我反復設想各種可能性。
老師說:“兜兜做完卷子后就開始畫畫,先在卷子空白處畫個小人,又從口袋里掏出三塊石頭照著畫。我問她,你檢查了嗎?她很迷茫地問我,老師,什么是檢查?我就把她的東西全沒收了……”
老師給我看批改好的卷子:有把加號看成減號的,有計算反了的;有算出數后忘記加量詞的;更有甚者,最后一道填空題忘記做了,人家兜兜同學壓根兒沒看到!老師把兜兜的出錯歸因為粗心大意,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誤:在日常學習、作業(yè)的過程中,我是不是越俎代庖了?
兜兜上學以后,我從職場“白骨精”墮落成了“二十四孝賢媽”。為了兜兜能打牢基礎有個好成績,我耗盡心血:每周六總要坐在兜兜身邊陪著她做作業(yè),看她一皺眉頭有不會的題就不厭其煩地講解。做完作業(yè)后她倒是把書本一推上一邊兒玩去了,我還在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她檢查作業(yè),發(fā)現錯誤后再叫她回來改正……
我自以為精心的付出,卻沒有換來期待中的回報,既耽誤了工作,又沒培養(yǎng)好孩子。我開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尺度。
親子關系正如在寒冬里兩只相依取暖的刺猬,距離太近不僅不能取暖,反而會被對方的刺傷得鮮血淋漓;只有逐漸調整、摸索出適當的距離,才能在互相取暖的同時保護對方的安全。“刺猬效應”喻示了最恰當的親子關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此,我用一年的時間逐步調整了與“小刺猬”的距離。
一、告訴孩子檢查的意義、步驟,才能有的放矢。
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只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題,可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做完之后再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步驟。“什么是檢查?”不僅僅是兜兜的疑問,也是很多孩子挨批評之后,委屈的發(fā)問。
我百度一圈,沒有找到對“檢查作業(yè)”這個行為的定義,于是我自己給它下了定義,然后講解給兜兜:“檢查作業(yè)”就是做完作業(yè)之后再用心查看、驗算一遍或多遍,以發(fā)現問題,修正答案的過程。
“查看”的內容主要是“三性”:書寫規(guī)范性、正確性、完整性,即需要查看字跡是否潦草難以辨認,有沒有錯別字,以及有沒有遺漏的單位名稱、未做的題目。
“驗算”包括校驗和計算兩部分:“校驗”分“三度”,即校驗數學算式列示與題目描述的相符度,加減乘除計算先后順序的合規(guī)度,以及作文撰寫與題目要求的匹配度;“計算”就是要將題目重新計算一遍,根據前后兩次的計算結果查“三心”:有沒有因為粗心算錯了,有沒有一題多問而只回答了一問的省心,以及有沒有對題意模棱兩可的不放心。
內容明確了,兜兜心里就有了對“檢查作業(yè)”的基本認知,她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了?墒蔷唧w應該怎么做呢?
兜兜最初開始自己檢查作業(yè)的時候,是一題一查,熟練后開始嘗試一段一查,最終全文復查。對孩子“檢查作業(yè)”的訓練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教會他們檢查的技巧與方法,不是因為自己好逸惡勞,想要從輔導中解脫出來。即便孩子達到全文復查的階段,也需要家長在扶上馬之后再送一程,幫孩子做一次核查,有彈性地調節(jié)與“小刺猬”的距離。
二、事前立規(guī)矩:父母有原則,激發(fā)孩子能動性。
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兩個孩子,父母的代辦多,孩子的獨立實踐少,思考判斷與責任承擔能力被削弱,做事丟三落四、毛毛躁躁在所難免。孩子總會想“就這樣湊合著吧,還有媽媽檢查呢”,但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預習、復習、做作業(yè)、檢查作業(yè)、整理書包……他完全能夠并且應該獨當一面。
孩子不會做作業(yè)、檢查作業(yè),父母可以逐漸啟發(fā)引導,切忌包辦。“擔心孩子做不好受到批評”、“看不下去孩子磨磨蹭蹭的慢動作”都不應該成為父母代理的理由。事前立好規(guī)矩,還需要事中有原則地貫徹執(zhí)行,這兩者都是對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意識、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三、保持心理距離:父母冷靜理智,孩子獨立認真。
經歷過期中考試的風波后,兜兜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我不再緊張兮兮地盯著她陪讀,而是在不遠處看自己的專業(yè)書,或者抱著筆記本寫文稿。當兜兜習慣性地遇到難題就放棄思考、蹙起眉頭等答案的時候,我冷靜地告訴她:“你自己先想想,等媽媽忙完之后要是你還沒有想通,我再給你講。”
這樣的決定使我和兜兜在初期經歷了一段不太愉快的時光。當遇見難題時,她干脆拿出零食吃著、玩著,一副事不關己的狀態(tài),開始消極、被動地等待支援。
我并不急于告訴她這道題的解法,而是引導她從課本上尋找類似的例題,讓她自己根據例題聯(lián)想。兜兜思維比較發(fā)散,經常想出來兩條完全相反的思路,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才會出現,幫她理清兩個思路應該具備的前提條件,讓她自己再做一輪篩選反思,倒推回去驗證。經過前思后推這兩番辯證思考,孩子不僅深刻理解了這一知識點,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檢查。
四、有錯誤不批評,但是犯錯誤有條件。
孩子的知識結構沒有搭建成型,思維定勢也不明顯,考試、做作業(yè)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所以父母只需要就事論事地給孩子講解,幫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沒必要批評、指責。不批評并不是縱容錯誤的滋生蔓延,我對兜兜的規(guī)定是:同樣的錯誤不允許犯三次。第一次我和兜兜一起查找問題,如果她不會,我可以講解給她聽,多少遍都可以,直到她學會為止;如果第二次再出現這個問題,可能是兜兜對這個知識點掌握得還不牢固,或者仍舊似懂非懂,我會找類似的題目給她練習,讓她學會變通;但如果第三次再出錯,就只能是兜兜的責任了,她必須承擔這個后果,接受懲罰。
事先做好溝通、立好規(guī)矩,一切就會進行得非常順利。
兩年的時間,兜兜沒有因為遭受批評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亦沒有因為依賴父母而缺乏自律的能力。相反,兜兜可以自覺地學習、預習、復習,并且還將這種習慣逐漸延伸至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主動彈琴、自愿洗衣服……我也因為“刺猬法則”穿透性的模式受益匪淺——我有了更多寫文稿的時間,有了更多學習和工作的精力。
試一下,適當地拉開距離,糊涂媽才能養(yǎng)出細心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