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 2015-03-17 14:41:37
大多孩子,初上幼兒園時,會經歷一段惱人的生病期,這段生病期有長有短,甚至反復發(fā)生,因人而異。孩子生病,不光孩子受罪,家長也備受煎熬。怎么應對這種情況,使孩子感染的機會降到最低限度呢?下面談談個人的經驗,供家長們參考。
(一) 提前的心理準備
“生病期”,其實就是孩子不適應的一種表現,孩子進入幼兒園,類似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孩子。由于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心情,加上幼兒園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必然會導致孩子身體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在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之前,要灌輸給孩子一些幼兒園的概念,要時不時的告訴孩子,在幼兒園里有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在里面生活,學習和玩耍;如父母要上班供家里一切開銷,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好好休息,小朋友長大了就應該和其他孩子一樣去孩子們工作地方“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長大后能向父母一樣工作并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和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最好有時間,帶孩子多去幼兒園里面看看。記得孩子上幼兒園時,每天早晨做操的時候,允許家長在外面觀看,我時常會看到一個老奶奶帶著她才兩歲的孫子在里面玩耍,她說,是讓孩子熟悉這里,為以后上幼兒園做準備。這位老奶奶做的就是提前的心理準備,非常值得大家借鑒。當然,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可以買一些小孩子在幼兒園里玩耍或唱歌的光碟。
總之,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多方面的了解,這樣,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心理準備,上幼兒園時就會大大降低恐懼的心情了,心情好了,生病的幾率也就相應的下降了。
(二) 讓孩子學會說兩句話
這是聽一些帶過孩子的媽媽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上幼兒園前一定要經常教孩子說兩句話:“老師,我要喝水”,二是“老師,我要尿尿”。這兩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知道,幼兒園孩子很多,老師們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家長們那樣精心照顧,所以,讓孩子主動的告訴老師他渴了,要喝水,這是很有用的。今年的暢銷書美國著名醫(yī)學博士F.巴特曼寫的《水是最好的藥》就闡明了身體缺水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讓孩子多喝水,肯定會減少生病的幾率。當然給孩子過分飲水的害處比缺水效果更嚴重。一方面過量飲水會導致過量的微量元素流失,二是機體適應多水量一旦缺少一點就會發(fā)生疾病。而從孩子入園后的時間里孩子不適應,集體智力活動增多,不可能隨時隨地飲水只能定量飲水,因此定時定量飲水習慣以適應集體生活。“老師,我要尿尿”這句也很有用,想尿的時候勇敢地說出來,防止孩子因為膽怯而尿褲子。
(三) 必須的鼓勵
下面給家長朋友舉一個很好的案例:
曾經看過國外一個電影,一個孩子懼怕上幼兒園,于是孩子的爸爸陪同她一起去上,開始和她坐在一起,看孩子適應了,慢慢的離她越來越遠,直到孩子完全融入“孩子圈”以后,他才放心的離開,這樣的情景讓我羨慕的不得了。然而現實中,這樣的幼兒園恐怕沒有,家長們不得不扮演狠心的角色,當孩子在我們身后哭天喊地的時候,我們卻要狠心的離開,這種讓孩子迅速“斷奶”的方法很不好,可是我們卻是無奈的。怎么辦?多鼓勵和贊美孩子,或許是唯一的補救方法。曾經請教了一些媽媽,她們教了很多“招數”,當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盡量在其他家長面前去接孩子,早接他,還要給他買禮物作為鼓勵,夸獎他很勇敢,這樣孩子就會非常高興。為此,曾經厚著臉皮在幼兒園里“狂奔”好多天,為了實現對兒子許下的“第一個接他”的諾言。所以,讓孩子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條件。
(四)找原因
如果上面說的辦法您都用過了,孩子還是反復得病,那就要帶到醫(yī)院好好查找原因了。據我的經驗,愛生病的孩子多見以下情況:
1. 不愛吃菜挑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飲食結構不均衡,容易引起貧血和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就會引起反復的感冒。
2. 被加餐的孩子: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傍晚回來后,不管孩子是否餓,就哄著孩子吃很多的飯,晚飯里還有很多肉,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間睡眠質量差,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3. 睡前抱奶瓶的孩子:一些孩子,從小養(yǎng)成習慣,睡前要喝一瓶奶,喝完也不刷牙和漱口,殊不知,細菌最喜歡牛奶,最喜歡在隱藏的咽喉部繁殖,于是,就容易誘發(fā)孩子反復呼吸道感染。
4.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這種孩子,小時候愛出濕疹,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媽媽有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等,這樣的孩子,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非常多,這樣的孩子,咳嗽的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碰見了引起過敏的衣物,或吃了蝦或螃蟹或其他引起過敏的食物引起的反復咳嗽。
5. 非?謶稚嫌變簣@的孩子:有些孩子,對上幼兒園有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因為心里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甚至咳嗽等現象,可是如果去醫(yī)院檢查,卻發(fā)現不了疾病的癥狀。注明:恐懼上幼兒園的幾個原因:
。1)情感上的依戀性;
。2)習慣上的不適應;
。3)能力上的壓力感;
。4)環(huán)境上的不適應。
6. 睡眠太少的孩子:睡眠充足是孩子發(fā)育的先決條件,一些孩子,非常貪玩,不愛睡覺,加上家長愛熬夜,對孩子關心不夠,沒有培養(yǎng)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孩子每次都是玩的很累了才去睡覺,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久而久之,孩子疲乏過度,就生病了。
(五)醫(yī)學界解釋
很多父母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變得“體弱多病”了呢?究其原因,一是孩子平時受到“很好”的照顧,身體抗寒能力較差;二是孩子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平時較少受到病原體的侵襲,身體抗病原體能力較差。孩子在受寒時,身體抗病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再遇到病原體侵襲,就容易生病了。
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在出生6個月時基本消耗完,此時,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逐漸發(fā)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后,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抗體是有高度特異性的,只有當孩子的機體受到某一種病原體的侵襲后,才會產生對該病原體的抗體,也就是說,對于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孩子只有接觸它們,他的機體才會產生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所以,即使寶寶身體發(fā)育正常,也并不意味著他的機體對各種病原體都有抗病力。如果孩子平常接觸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的種類少,他的機體對那些沒有接觸到的病原體就缺少了特定的抗體,也就是說孩子對該病原體沒有抵抗力。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huán)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huán)境后,他的飲食習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huán)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對孩子們來說,在集體的大環(huán)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爸爸媽媽一來要積極給孩子治療,二來要讓孩子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較重。平時應讓孩子多鍛煉,多活動,以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頻繁,建議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免疫功能,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以加快孩子的免疫功能的發(fā)育。
所以,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少生病茁壯的成長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但要細心,要耐心,要精心,還應該學會適當的變通,找出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多和其他家長交流卻不盲從,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不一定都對,家長們選擇性的參考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