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15-03-17 10:29:27
七、執(zhí)拗
典型表現(xiàn):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盡管有時候這種意愿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胡鬧,但一旦被拒絕,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難以平息。一般來說,孩子的執(zhí)拗敏感最容易出現(xiàn)在3-4歲。
成因:
1、秩序感作怪。孩子喜歡尊重既定的習慣或程序做事,并期待世界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戰(zhàn),他就會為了維護這種秩序而抗爭。比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有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喜歡穿著外套睡覺,即使阿姨需要給他換內衣的時候,他也認為不能把他的外套脫下來,但是還內衣必須把外套脫下來,結果他就大哭大鬧不已…….
2、兩歲以后的孩子,隨著生活范圍的擴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控制越來越多的東西,由此也變得喜歡挑戰(zhàn)大人,并從中體會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常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第一個心理反抗期"。
對策建議:
1、認識到執(zhí)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甚至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階段,做好耐心陪孩子渡過這段時期的思想準備,不過多限制他們的淘氣行為,因為我們缺乏耐心的簡單處理,可能不利于孩子順利走出這個敏感期,從兒對他們今后的心理發(fā)育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雙方在孩子最好統(tǒng)一認識,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孩子鬧起來時兩個人反差較大的處理方式,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鉆空子"。
2、盡量滿足那些合理的或者是非原則性的需求。對于那些原則性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滿足,也要理解孩子,做好慰撫工作,通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痛苦。
3、多體察孩子的秩序要求,盡量順從他們這種要求,在吃不準的情況下,還可以多征求他們的意見,以免不小心惹火了小家伙。
八、占有欲強
典型表現(xiàn):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動,別人一動就大吵大叫地嚷著"這是我的!"、"不讓弟弟坐我的小凳子"之類的,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則想占為己有。
成因:一般來說,這種行為是孩子兩歲左右之后才出現(xiàn)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漸漸出現(xiàn)了對自身所有權的主張,并嘗試著努力維護這種所有權,而且,有時候這種所有權意識來還來的相當廣泛,即使那些原本不屬于他的,但看起來很好或者只是他先發(fā)現(xiàn)的好東西,也會去主張自己的所有權,于是就發(fā)生了這樣那樣在成人看起來有點"自私"、"霸道"的獨占行為。但這種行為只是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分享意識的發(fā)展,這種獨占現(xiàn)象將有所減緩。
對策:
1、認識到這種行為只是階段性的,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進程中的正常表現(xiàn),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動機,理解和包容他們的行為,不給亂給他們帶"自私"、"小氣鬼"之類的帽子。
2、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意識,可以給孩子講分享的道理,但不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孩子在剛剛學會主張自己權益的時候就習慣被剝奪,成人后容易養(yǎng)成依附人格。
九、說謊
典型表現(xiàn):喜歡說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話,有時候還一臉的無辜。
成因:說謊是幼兒期常見的行為,主要成因如下:
1、孩子想像力有了一定發(fā)展之后,有時會出現(xiàn)難以分清想像與現(xiàn)實的情況,所以很容易把想像出來的東西當成現(xiàn)實來表述,產生說謊行為。
2、如果父母處處以"好孩子"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在這種壓力之下,就可能會認為:只有我做個好孩子,爸爸媽媽才會喜歡我,如果我承認了某件"不乖"的事情,比如弄臟地板,他們就不會喜歡我了。同樣,她還會認為,如果我說明已經做過某項"好事",比如分享。爸爸媽媽就會更高興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很容易出現(xiàn)說謊行為。
3、有時候說謊還是孩子逃避某項"苦差事"的借口,比如,當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時候,就可能聲稱自己還有別的事做,試圖"逃過一劫"。
對策建議:根據(jù)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
1、如果孩子因為想像和現(xiàn)實混淆而說謊,我們就不妨多琢磨一層,看看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或擔憂是什么,然后在找到這個根源的基礎上,跟孩子共情,引導孩子說出謊言背后的真實意圖,并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或排解他們的擔憂。
2、如果孩子迫于"乖寶寶"的壓力而說謊,我們就要檢查一下是否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設定自己的期望標準,讓孩子有機會按照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節(jié)奏展示自己。
3、如果孩子實在想逃避一件不想做的事情而說謊,我們就不妨看看是否孩子必須做這件事,如果可作可不做不妨放孩子一馬,如果必須要做,則要給孩子講情道理,支持孩子面對屬于自己的責任或義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