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摩比思維館 作者:馮新明 2015-01-30 17:55:40
習慣的力量
先引用兩句話:“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漢書》);“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葉圣陶)
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于是就“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
有個小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一名乞討了很多年的乞丐,如果他現(xiàn)在當上了皇上會做什么,乞丐想了很久,說要打一個純黃金做的飯碗,放在街景中最繁華的路段,看誰還敢搶他的地盤。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小學一、二年級的習慣養(yǎng)成
我教的是一、二年級數(shù)學,拿我的教學經(jīng)驗來說,有些家長認為,一、二年級孩子學習壓力相對小,分量輕,希望孩子能有更多“自由”的時間。但是,到了三年級,這些家長們往往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基本上已經(jīng)不會因為家長的話語,而能把習慣輕易地改正過來了。到了這時候,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獲得的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
在一二年級,孩子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極度依賴父母,這個時候孩子特別聽父母的話,也特別善于模仿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
注意言行,孩子正在偷偷跟你學
還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男孩,準備去奶奶家,孩子嘀咕只想去看奶奶,不想吃奶奶做的菜。爸爸急了,“奶奶辛辛苦苦準備的一大桌菜,你怎么能不吃?不但得吃,還得說‘真好吃’!”這時,正好奶奶聽到了,探出頭來,說怎么不過來吃飯啊,奶奶專門做了魚。小男孩聽到更苦惱了,因為他覺得奶奶做的魚最難吃了。爸爸說孩子挑食不懂事,媽媽安撫說待會吃點再去吃麥當勞,還得練幾遍“真好吃”。
家長眼中的“好習慣”,孩子真的認可么?“孝心”意味著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心口不一的習慣,這真的好么?我們大家都得反思一下。
習慣很多時候是父母在不經(jīng)意之間傳給孩子的,天天帶著孩子走馬路闖紅燈的爸爸媽媽,相信孩子長大就算知道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也不一定能做到,因為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父母的言行,就是社會中可行的規(guī)則;交際圈里經(jīng)常對他人頤指氣使的父母,即便有謙遜的一面,孩子在他的交際圈也容易變得傲慢;生活中常常言行不一的父母,即便有說到做到的時候,孩子也很難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拓展閱讀:小學6年的三大階段
1、一二年級——依賴期,培養(yǎng)行為習慣關鍵期
2、三四年級——從依賴期到自由學習期轉型
3、五六年級——自由學習期
作者介紹:http://www.mobby.cn/homes/ParentNewCon/82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