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摩比思維館 作者:王亞楠 2014-12-04 11:48:12
什么是生理需求?
舉個例子,你還記得中學時,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嗎?大家都會把飯盆抱在懷里,隨時準備沖出教室,可是如果這時老師說,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別(yao)著(tuo)急(tang),你還會很認真地聽嗎?恐怕肚子餓得咕咕叫,心里早就跟老師說拜拜了。這時,吃飯就是你這時最強烈而不可抗拒的生理需求。
看似尋常不過的生理需求,如果忽視了,就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小南老師跟大家分享三個身邊的真實案例,供爸爸媽媽參考。
故事一
小A上了幾天學,一開始還很開心,卻連續(xù)兩天哭著鬧著不想去。后來經過和孩子仔細聊,孩子才說出他的困擾。中午在學校吃飯,孩子們要自己打飯,只能打一次,如果剩飯了老師自然不樂意,就會批評。問題就來了,小A不知道自己能吃多少,擔心吃不完挨批評,就決定不打中飯?上攵,餓的發(fā)慌還要聽課是件多么難受的事。
當孩子對自己的飯量無法做出估計,甚至不知道要吃什么的時候,我們能及時察覺并給孩子提供幫助嗎?當孩子一再說明學校的飯菜不好吃的時候,我們會指責孩子挑食耍嬌氣還是跟老師家長交流,了解更多情況?吃飽吃好,可不是一件小事。
小南建議:
早餐一定要吃好,別在上學路上買個漢堡邊走邊吃;午餐帶上洗干凈的水果;晚上回家問問孩子想吃點什么,有機會可以讓孩子參與做飯——能照顧自己也是一種慢慢培養(yǎng)的能力。
故事二:
小B坐立不安,你以為他是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其實他是想去小便,可面對滔滔不絕的老師又不敢舉手。你上學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地鐵上小南還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鬧著要上廁所,爸爸一直在旁邊嘮叨,憋一會哈,還有兩站地就到,再憋會哈。如果是一個充分尊重孩子的家長,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小南建議:
跟孩子強調,如果你想上廁所,不要憋著,一定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我需要小便”。同時,告訴孩子課間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廁所。
故事三:
老師給媽媽打來電話說,小C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犯困。問問孩子,原來是中午學校沒有午睡,孩子們都是在教室里趴會兒,睡眠質量不好,下午就容易犯困。
小南建議:
給孩子帶一個小巧可愛的抱枕,讓孩子的午休盡量變得舒適吧。告訴孩子睡醒之后,出去透透氣,用水洗洗臉,再用紙巾擦干。
對孩子的關心不該僅僅是在學習上,生活是學習的基礎。也許孩子的書包里除了書本,還應該有一些生活用品。小南老師今天就分享一下生理需求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