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國外教育 > 正文

芬蘭教育 堪稱全球第一的秘密

來源:愛微幫 2014-05-04 15:01:25

說兩句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怎么也想不到。他們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個13歲的芬蘭中學生拆穿。

  2008年8月,路透社轉用俄羅斯電臺影片,刊登兩張俄羅斯?jié)撏г诒睒O海底下插國旗的照片,住在芬蘭北方小鎮(zhèn)的少年塞羅丁看到報紙后。覺得怪怪的,于是動手找資料,確認這張潛艇照片是翻拍自電影“泰坦尼克號”里面的一個片段。路透社被迫認錯道歉。

  這就是芬蘭教育為什么能連年驚艷全球的原因: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OECD評比,芬蘭兩屆稱霸

  自2000年開始,經(jīng)濟合作組織(OECD)每3年舉辦一次15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芬蘭青少年連續(xù)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中稱霸,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能力則位居第二。

  “芬蘭能,為什么瑞典不能?”談到芬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瑞典教育部次長歐斯博格(BertilOstberg)不無感慨。盡管瑞典中學生在PISA的表現(xiàn)仍高于平均水平,瑞典民眾顯然不夠滿意,畢竟,芬蘭30年前啟動教育改革時,還是向瑞典取的經(jīng)。

  不光是瑞典,在教育投注最多經(jīng)費的北歐國家丹麥和挪威,以及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南非等各國教育機構與領導,也跨海特聘芬蘭教育專家,為他們的教育體系把脈、開藥方。美國雜志《經(jīng)濟學家》更在2007年發(fā)文建議,歐洲領導人應暫時放下所有活動,“回芬蘭的學校上課。”

  教育已然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chǎn)品。

  九年義務教育,經(jīng)費政府出


  綠蔭盎然。這棟原本是工廠的白色建筑物,還維持干凈樸實的樣貌。掌舵基礎教育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教委會),就隱身在首都赫爾辛基市區(qū)這片幽靜的小區(qū)里。

  20世紀70年代初期,教委會扛下芬蘭獨立建國后最大規(guī)模的改革重擔,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質(zhì)量的9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

  教委會決定采用“綜合學校”的模式,讓7—15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待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9年一貫教育中,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經(jīng)費則由中央政府出資57%,地方政府分攤43%。這個決策延續(xù)30年至今,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堅持平等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當其他國家還在施行精英教育時,芬蘭卻反其道而行,絕不標榜精英,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一個也不能少”。

  從制度設計到資源分配,芬蘭教育從平等出發(fā)。60萬中小學學生,分布在4000所綜合學校,平均每校約150人,班級人數(shù)不超過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無一人落后”,沒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之分。翻開芬蘭各種教育文宣,從不高調(diào)“快樂學習”,對他們來說,有了公平,快樂就不是問題。

  只是,北歐國家都強調(diào)平等,芬蘭能以黑馬之姿脫穎而出,關鍵就在于用了對的策略。

  芬蘭不是砸更多錢辦教育,而是選擇“專注”策略,把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級中學和學習遲緩者身上。

  在OECD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數(shù)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jīng)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初級中學生的經(jīng)費,每人平均達8200美元,在所有就學年齡中最高。

  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

  提升學習遲緩者的學習能力,是芬蘭專注策略的另一個重點。

  專門負責特殊教育的教委會顧問寇依薇拉(PirjoKoivula)指出,教委會的目的是讓“每個”小孩都具備基本能力,當學生出現(xiàn)短暫學習困難時,老師會立即提出矯正計劃,在課堂上或是放學后進行個別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芬蘭有將近20%中小學生接受額外學習輔導,OECD國家平均只有6%。曾經(jīng)當過特教老師的寇依薇拉邊看數(shù)據(jù)邊說,在老師早期介入輔導后,有輕微學習障礙的小孩都進步很快,一兩個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補救”。

  采用資源專注的策略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并沒有明顯城鄉(xiāng)差距。在PISA測驗中,芬蘭校際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差距最小的是人口僅30萬的冰島)。不論是首都赫爾辛基,或是偏遠北極圈的中學,測驗成績相差都不大。

  “排名”、“資優(yōu)”犯大忌

  “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of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里亞維(JouniValijarvi)直言,芬蘭15歲以下人口逐年減少,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chuàng)造最大的國家利益。

  且慢!學得快的人要怎么辦?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xù)不會。”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yōu)”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

  28歲、在赫爾辛基大學任職的海蒂回憶,她念中小學時數(shù)學很好,但老師從來不會公開說她功課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幾本進階數(shù)學讓她自己看。

  最能展現(xiàn)教育平等價值的,是芬蘭政府對移民子女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不論是否有芬蘭國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每周上兩堂,為期4年。

  全球最嚴格的師資標準

  在專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價值外,芬蘭教改能夠一路順暢無阻至今,還必須歸功于一群高素質(zhì)的專業(yè)教師。

  自1979年開始,教委會就定調(diào),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這幾乎是全球最嚴苛的規(guī)定。師資教育從原本的3年,延長為5年,高中生畢業(yè)申請師范學校時,除了要看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僅10%的師范窄門。

  專研師資培育的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坎薩寧指出,芬蘭師范體系的唯一任務,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師,并發(fā)展必要的專業(yè)質(zhì)量,以確保教師生涯能夠持續(xù)進步。換句話說,在芬蘭,老師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愿。

  “有能力學習,才有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教育才會不斷提升。”培育無數(shù)教師的瓦里亞維比喻,在芬蘭,老師是一種“最愛學習的動物”。

  芬蘭老師愛學習出了名,大學暑期班開課,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學老師。芬蘭教育部長現(xiàn)在最頭痛的是缺老師,好學的老師都跑去繼續(xù)念博士;芬蘭企業(yè)也喜歡雇用老師,跟政府搶人。據(jù)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郵報》調(diào)查,芬蘭年輕人最向往的行業(yè)就是當老師;中小學教師受民眾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總統(tǒng)和大學教授。

  芬蘭老師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怎么學習”。小孩問問題,老師不會直接講出正確答案,而是給他一個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學。

  挑高的天花板下,淡色木地板上,穿著各色襪子的腳丫子跑來跳去。赫爾辛基郊區(qū)小學教室里十幾個小孩,華裔的Tina趴在桌上自己看書,對面的Sarka在畫畫,有的玩玩具、有的寫作業(yè),教英文的老師拿著顏色圖卡,蹲在兩個小孩前面繼續(xù)比劃。

  沒有吵鬧,也沒有不耐煩,老師不必時時刻刻盯著,每個小朋友都有老師為他們量身訂做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

  盡管門檻高,又受歡迎,教師在芬蘭并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調(diào)查中,不論是新進或資深者,芬蘭教師平均薪資都比先進國家和歐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國民所得較芬蘭低的韓國與西班牙。

  留著一把大胡子,在中學教物理已24年的史亞力屈指計算,他每月收入扣稅之后,大約有2000歐元,跟大學畢業(yè)生差不多。“做老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史亞力深信,師資即國力,老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

  強調(diào)學習,而非競爭

  嚴格要求師資質(zhì)量,芬蘭政府也相對給老師和學校最大的教學自主權。教委會和教育部每4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課程綱要,其他如征聘師資、經(jīng)營管理則由各校自治,舉凡班級大小、課程內(nèi)容、學生課表,甚至是每年上課幾學期都由學校全權負責;至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書,則由老師自由選擇。

  芬蘭中小學并沒有全國一致的聯(lián)合評量,學校也很少有考試;芬蘭官方也不進行教師評鑒。被問到是否要考核教師表現(xiàn),任職教委會長達30年的資深顧問勞卡南幾乎動了氣,反問:“為什么要評鑒老師?”他驕傲地說,芬蘭根本沒有不好的老師,每個老師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績。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并不實施學校評鑒制度,對學校有絕對信任,再小的學校,也擁有絕對行政自主權。

  赫爾辛基市內(nèi)的拉托卡塔諾(Latokartano)小學,決定在校內(nèi)推行不分年級上課,180個學生,每個人有自己的課表,有的人8點半上學,有的則是9點或9點半,大家放學的時間也不一樣。

  學校事務的決策機關是董事會,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師代表、一位職員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長與當?shù)匦^(qū)選出。董事會決定學校課程方針和預算使用,及聘用教師。

  擁有法學和教育雙碩士學位的校長亨卡拉透露,每學期初,班級老師會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坐下來討論小孩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評量不是根據(jù)和其他人的比較,而是看是否達成最初設定的目標。他們沒有成績單,只有學習報告。

  “我們強調(diào)的是學習,不是競爭,芬蘭絕對不會用競爭來刺激質(zhì)量。”說得一口流利英文,亨卡拉再三強調(diào),在芬蘭,教育的目的是學習,而非競爭。

  全世界最愛看書的國民更重要的是,芬蘭教育還有一筆他國難望其項背的幸運資產(chǎn),那就是他們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國民。

  芬蘭人在家閱讀的傳統(tǒng)已傳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愛跟圖書館借書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書。根據(jù)調(diào)查,41%的芬蘭中學生,最常從事的“休閑活動”就是閱讀。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有對的策略,用了對的人,芬蘭教育怎么可能不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