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5-01-30 18:20:49
活動設計背景
玩是幼兒的天性,玩玩具不但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吸引幼兒,還可以寓教于樂。我班的個別小朋友玩玩具時,把玩具掉地方或亂擺放。對于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玩具對小班孩子來說,吸引力特別大,讓孩子玩完玩具后要養(yǎng)成送回家的好習慣,并讓幼兒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在幼兒園玩完具就應把玩具送回家,要不然他會很傷心。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2、知道幼兒園的玩具不能帶回家,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焦急可憐無助。
活動準備
1、小象玩具。2、《可愛的小象要回家》故事磁帶一盤及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演示,激發(fā)幼兒猜想故事。
(1)出示小象玩具,模仿小象 哭聲,引出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熟悉故事內容,理解小象的心情。教師提問元元在干什么?元元最喜歡誰?小象到元元家以后怎么樣了?元元看到小象的樣子心情怎樣?小朋友替元元想一想怎么辦
2.引導幼兒聽故事,感受理解小象的心情
�。�1)幼兒聽故事,教師利用小象進行表演,提問:教師提問:元元最喜歡小象,是他把小象帶回哪里了?這樣做對不對?
�。�2)幼兒聽第二遍故事,教育幼兒愛護玩具,不能將玩具帶回家。小象被元元帶回家以后,小象怎么了?(哭了)為什么哭了?后來元元是怎么做的?小象回家以后心情怎樣
�。�3)請幼兒和教師進行故事表演,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3.幫助幼兒進一步養(yǎng)成玩完玩具送回家的好習慣,并讓幼兒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小朋友你們有自己的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在幼兒園玩完具就應把玩具送回家,要不然他會很傷心。
教學反思
1.小班幼兒是頭一次將生活中心從家庭生活轉移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樣就存在著一個適應階段,有些幼兒在家任性慣了,入園后與小朋友搶玩具,獨占玩具,稍不如意就會咬別人,打人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1)幼兒的表現(xiàn):在活動中,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參與進來,孩子天性善良,對可愛的小象本來就喜歡,更是被其哭聲所打動,使整個活動能很好開展下去。整個活動中孩子語言變豐富了,表情也是隨故事有明顯變化。表現(xiàn)很好!
(2)老師專業(yè)發(fā)展反思:因為對自己班的孩子很了解,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性格各方面都有全盤掌握,因此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發(fā)展線索,更好開拓了孩子的思維,讓其受到最好的體驗。
3.活動效果評價:整個活動中孩子表現(xiàn)熱情參與度高,特別是小象的哭深深吸引的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得到滿足的過程,孩子已經深深明白了怎么樣合理玩玩具,管理玩具。
4.后記:教學不只是表現(xiàn)在課堂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玩完玩具送回家,在玩的時候要愛護他們,并及時表揚鼓勵幼兒,激發(fā)幼兒收拾東西的興趣和習慣。
5.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認真細致設計一些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它更有趣有效,更為孩子所接受,比如加入一些孩子喜歡的兒歌,給一定時間讓孩子多模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