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童年幼升小 2014-03-04 17:12:22
第三,名小與普小捆綁,構建教育資源帶
由三至四所學校結構為一個完整的“小學”或“中學“,而不同的學校承擔不同學段的教學任務。形象地說,就像一個連通器,學生可以在普通校讀低年級,然后‘走讀’到優(yōu)質小學的高年級。
例如:ABC三所小學聯合成一個“資源帶”,A、B兩所學校都進行小學低年級部的教學,C校進行小學高年級部的教學,同一片區(qū)內一年級新生入學先進入A、B校學習,幾年后A、B校的學生都進入C校。
實例:北新橋—東直門學區(qū),一所普通校遂安伯小學,與史家胡同小學低年級部、高年級部一起,連通形成一個“優(yōu)質資源帶”,成為史家小學的另一個低年級部。低年級部在橫向上實行“大年級組”制:學生一至三年級分別在兩個低年級部就讀,四至六年級全部進入史家胡同小學高年級部就讀。
第四,實行義務教育初中托管制
一些招生情況不太好的初中與優(yōu)質初中建立聯盟,招生名額由優(yōu)質初中掌握。東城計劃將優(yōu)質初中入學比例提升至75%,實現教育的高位均衡。示范高中指標名額按一定比例落實到初中,名額分配將向較弱的初中傾斜。
本文由“童年幼升小”發(fā)布在e度論壇,詳細請查看原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