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劉垠 操秀英 2013-07-09 18:09:12

CFP供圖
有人推崇電子化教學,有人追捧“零科技”學校,你怎么看?
據荷蘭媒體報道,從今年8月起,將有11所“喬布斯學校”選擇使用iPad作為唯一的學習和教學工具,學生可以根據喜好自行選擇學習內容。這項教育改變得到了荷蘭國會的廣泛支持,資金支持則來自公眾。
相比而言,國內多地的電子化教學尚在試水階段。去年初,北京史家小學率先將iPad引入品德與社會課;同年9月,南京21所小學試點“電子書包”計劃,在部分科目中實現(xiàn)了iPad的教學互動……
iPad進課堂,學生感興趣,家長卻擔憂。是教學方式的變革還是噱頭一個?是對學生的減負還是禁錮?在褒貶不一的聲音中,一場關于學習模式的變革悄然進行。
iPad為教育帶來了什么
喬布斯認為,教科書應該充滿互動性,能為每位學生提供專門的內容。并且,喬布斯想讓教科書成為iPad的一部分,他堅信這樣能節(jié)省教育開支。
喬布斯的夢想正在照進現(xiàn)實,反響如何?記者決定一探究竟。
7月4日晚,北京大鐘寺中坤廣場摩比思維館內,6歲的羅明波和媽媽早早來到教室。在這堂暑假學前數(shù)學思維課上,他不再用紙和筆學算術,而是在iPad上點點劃劃。
“這個班是上周開的,孩子才上了一節(jié)課,但效果是我沒想到的。”提到iPad教學,陪羅明波上課的媽媽有些意外,“之前我們對孩子看電視、玩游戲嚴格限制,就是怕對眼睛不好、影響注意力。現(xiàn)在看來,它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與其不讓玩,還不如引導他學點有意義的東西,比如由學校統(tǒng)一開發(fā)、教他們使用。”
記者注意到,每個黃色小課桌上放著一個iPad,閔銳老師這節(jié)課要講的是加減法巧算和圖形推理。課堂大部分時間用互動白板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圖文并茂的動畫讓抽象的圖形推理變得很直觀、有趣。
“現(xiàn)在請大家做20道加減運算題。”閔銳話音未落,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iPad劃拉起來。每答對一道題,屏幕下方的摩比豆就會發(fā)出勝利的歡呼。短短幾分鐘內,教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或遺憾聲。
完成作業(yè)后,每個孩子的答題正確率、耗費時間、對錯情況盡在閔銳手持的iPad中。“學生很喜歡這種新奇的教學方式,做題情況實時反饋后,老師能統(tǒng)計他們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教學計劃。”
摩比思維館總經理寧柏宇告訴記者,iPad為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因為它在圖形信息展示和手指互動方面有天然優(yōu)勢,非常符合3—8歲兒童的學習特點——孩子喜歡圖形遠勝文字。
“孩子們在課堂上使用iPad的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內,基本不會有損視力。”寧柏宇認為,iPad教學形式活潑,激活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課堂交互性、生成性都非常好,學生反饋的東西也能第一時間保存下來,便于教師完善教學內容。此外,還有互動性增強、提升教學效率的特點。“與其禁止學生玩iPad,還不如因勢利導,讓他們從中改變學習方式并找到學習的樂趣。”
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并不反對iPad引入課堂,但要合理利用。“現(xiàn)在家里基本都有iPad,觸摸屏小孩用起來很方便。我們也就給她下載點益智游戲和動畫之類的,比如平衡左右大腦、訓練思維能力的數(shù)學游戲等,孩子非常喜歡。”多多媽媽說,電子產品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普及是遲早的事,只要適度使用、注意用眼衛(wèi)生即可。
硅谷精英為何青睞“零科技”學校
如同我們熟悉的多媒體教學一樣,iPad引入課堂同樣有其便利和優(yōu)越性。然而,很多人也擔心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容易忽視師生的情感交流,書寫能力弱化,長時間使用會影響孩子視力、表達能力,少了現(xiàn)實的實踐能力,只會生活在虛擬生活中……
對此,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頗為擔憂。他在博文中提到:“你和網友聊得熱火朝天,卻不知道對門的鄰居是誰;你在網上欣賞大自然的風光圖片,卻從來不走進大自然中;你蜷曲著身子在平板上看球賽,卻從來不去足球場上踢一腳……”
熊丙奇認為,教育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更多還需體現(xiàn)在先進的理念上。他說,教師對著PPT“念課”,成為當前一些課堂的大問題。有的老師可能根本不備課,而從別人那里“借來”課件。于是在講課過程中,沒有了引導學生參與思維的過程,而把整個推理直接呈現(xiàn)在PPT上。
國外一些學校課堂上使用PPT,是為了在開放、交互式的教學模式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討論。而國內教學普遍實行灌輸模式,所以電子工具就成了發(fā)布作業(yè)、做題練習的新載體,熊丙奇擔心這會讓學生時刻處于“題海”的包圍。
“任何現(xiàn)代技術,都是服務于教育教學的工具。過分強調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變教育理念、教育評價體系,創(chuàng)新初衷就可能變調。”熊丙奇直言,只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做支撐,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才會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生效。
然而,在引領先進技術革命的美國硅谷,精英們卻樂意將孩子送進一所“零科技”學校,沒有電腦、網絡,只有黑板和粉筆,偶爾還會有泥巴。在他們看來,過早接觸高科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為何硅谷精英寧愿把孩子送入‘零科技’的學校?”熊丙奇繼續(xù)拋出問題,這種傳統(tǒng)的學校、課堂,曾伴隨我們的童年生活。“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放下手中的電子設備,反思一下我們的‘技術崇拜’呢?”
“教育不要迷失在過度科技化中。”熊丙奇一再強度,課堂的靈魂,來源于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參與、獨立思考,而科學技術所要起到的也只是相關輔導作用。
目前應在小范圍試點中摸索前行
“從最初的口口相傳到課本,再到多媒體,教育的媒介在不斷變化。”長期關注兒童心理研究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助理劉正奎認為,利用iPad等電子設備輔助教學是大勢所趨。
在他看來,以iPad為代表的電子終端進入課堂,是教育方式的一種變革。“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更好地利用這種技術手段。”劉正奎說,“和游戲不同,課堂上使用iPad是要達到教育目的,因此從內容選擇、課程設置等方面,均應進行認真探討。”
“國內的教育模式建立在紙質材料即課本的基礎上,現(xiàn)在使用電子設備,應該采用怎樣的互動形式、組織哪些內容、效果如何評估,都需要研究。”劉正奎認為,目前還不具備大規(guī)模推廣的條件。
中國教學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研究會顧問郭永福,則從更宏大的背景下看待這一問題。“伴隨著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到來,一場新的教育革命也正在逼近。”這場以網絡教育2.0為標志的教育革命,可能不亞于工業(yè)革命對人類的沖擊。
郭永福所說的革命,發(fā)端于孟加拉裔美國人可汗2009年在美國創(chuàng)辦的一所非盈利學院。這所承諾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世界一流教育的學院,目前已開設3500多門課,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服務。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學生還在按部就班地接受傳統(tǒng)教育,將來我們拿什么和別人競爭?”郭永福說,“我們必須接受電子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將來像iPad這樣的電子終端,會成為和鉛筆盒、書包一樣的學習必需品。”
就在記者采訪的前幾天,郭永福剛作為嘉賓到北京市豐臺區(q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觀摩電子化教學,其中iPad由學校提供。在他看來,這種教學工具的優(yōu)點毋庸置疑。“圖文并茂,音像俱全,可以極大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并增強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此外,這種方式還可提高孩子的信息素養(yǎng),懂得如何去獲取、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為將來適應數(shù)字化生活做準備。”
“凡事有利就有弊,使用iPad等電子工具進行教學,也有一些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郭永福說,比如人們擔憂的孩子的視力、心理問題以及弱化老師與孩子的溝通等問題。對此,劉正奎與郭永福的觀點一致:“這些問題將在逐步摸索中得到解決,目前應該是小范圍開展試點。”(科技日報北京7月6日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