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11-13 14:13:57
我的一個朋友因憂郁癥住院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十分難過,他的家境、學歷、經歷一直都算是一帆風順,不應該會如此失意。跟幾位也認識他的朋友聊起此事,他們卻認為他患病在意料之中。其中有一位是他的高中和大學同學,一針見血地說:“他除了讀書,生命是一片空白。”他不看小說、不看戲劇、不聽音樂,是臺灣父母、師長心目中標準的優(yōu)等生,但是為優(yōu)秀而付出的代價太慘痛了。
現(xiàn)在臺灣患憂郁癥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學生缺少人文素養(yǎng)。我非常贊同嚴總裁說的,如果在念小學的時候,老師能教我們欣賞巴赫、莫扎特的音樂,而不是專門考學生大調、小調的差異或是背工商角徵羽的樂理,我們就可以培養(yǎng)一些音樂素養(yǎng),當煩悶的時候,可以借音樂得到心靈的慰藉與滿足。
我的大舅曾被送到北大荒勞改22年,最后能以82歲高齡活著回到福州,與他腦海中儲存了大量音樂、戲劇、詩詞有很大關系。他說在極痛苦時,就會默默唱一段京劇,背一段《古文觀止》,以古慰今,度過一天。
藝術的力量不僅如此。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向前看才活得下去。”假若一個人覺得世界上還有值得喜歡的東西,就不會輕易去自殺。
我在街上遇見一個以前教過的學生,她在一所相當有名的中學教書,但是看起來十分憔悴。我問她最近過得怎么樣,她說每天緊張、憂慮、睡不好。我以為是教學的壓力,結果不是。原來前些時候,她有個學生跳樓自殺,從此,她只要一看見座位是空的,就開始緊張,害怕學生沒來上學的原因是死了。每次作業(yè)布置得多一點,或學生考不好罵了幾句,她就擔心學生因此自殺。偏偏學生又常在周記上透露“活著沒意思”的話,使她更加緊張。她一直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丟掉這些自殺的念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