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07-03 11:59:32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于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愿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zhàn)。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guī)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zhàn),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tǒng)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現(xiàn)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tǒng)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xiàn)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