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ol 作者:lizheng 2012-03-19 16:33:50
日本:“幼小銜接”列入終身教育體系
日本的幼兒園教育新大綱對幼兒園課程內容覆蓋五領域(體育、語言、人際關系、環(huán)境、表現)。而在小學教育方面,小學一至二年級的課程中增設一門新課——生活課(生活課包含了原來小學課程中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礎知識等為內容的理科和以社會常識和技能為內容的社會科,取消理科、社會科。但生活課又非二者簡單的結合,它是一門新的具有科學教育特色的綜合課。)。日本把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置于終身教育的背景下來考慮,文部省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不是要幼兒園培養(yǎng)與小學特定學科內容直接連續(xù)的東西,而是培養(yǎng)兒童上小學后成為其生活、學習基礎的東西。
美國:強調要符合時代要求,重視數學和自然科學
美國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兒童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研究。美國幼兒園基本上附設在小學里,接納4-6歲兒童,作為“小學階梯”。對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的5歲兒童限定進行為期一年的預備教育,主要是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為其入小學作好準備。在教育內容上,強調教育內容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對幼兒進行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育。這對幼兒智力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這樣就為幼兒進入小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法國:三大法案加強“幼小銜接”的可執(zhí)行性
為使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既體現出合理的層次性,又體現出它們之間良好的過渡性,法國陸續(xù)頒發(fā)的三大法案中有關條文均提出加強“幼小銜接”。其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幼兒園階段的男性教師比重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單一由女性擔任,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不利,因此提倡男性擔任幼兒園教師。
2、科學劃分母育學校和小學的學習階段
把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前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2-4歲的兒童;
第二階段為“基礎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5歲兒童和小學前兩年級的兒童;
第三階段為“鞏固期”,包括小學最后三個年級的兒童。把兒童按年齡分為三個階段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兒童重復學習。使學前階段與小學老師每周要用一個小時來探討每個階段兒童應達到的實際水平,并確定每個學生達到該水平具備的條件。
3、合并母育學校與小學的監(jiān)督視導工作
4、母育學校教師與初等教育教師接受同樣的培訓
這是法國“幼小銜接”模式中的一個有效措施,值得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借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