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分網(wǎng) 2011-10-26 11:06:50
動手能力身邊所有事物都能碰
爸爸媽媽其實也常常抱怨,自家孩子的動手能力太差,但是另一方面,爸爸媽媽卻還是事事處處采取“包辦”態(tài)度。哪怕是在與孩子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幫忙剪這個拿那個。
實際操作——爸媽觀念改變
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首先就應該從爸媽的觀念上做出改變。往往正是我們對孩子的動手操作活動進行了過多干涉,沒能讓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發(fā)起者、參與者與創(chuàng)造者,而仍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傳遞,從而妨礙了孩子的自主性發(fā)揮。
實際操作——玩具材料準備
假日里,給孩子準備些需要動手的玩具或者材料吧。作為家長,首先要拋開顧慮,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孩子動手操作的有些東西是有危險性的,如剪刀、釘子、錘等,但這些偏偏又正是孩子喜歡的。其實,只要他們在動手操作時專心、投入,通常又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法,情況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可怕。
兒童的生活世界豐富多彩,對于他們身邊的一切事物,他都想摸一摸、碰一碰,借此來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一根繩子繞來繞去,甚至綁在自己腿上、身體上——別小看這個“無聊”的小動作,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其打結(jié)、解結(jié)能力。一顆小石子在手里拋來拋去,到處磕一磕、碰一碰——這同樣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從中他還感知了石子的輕重、硬度,與不同物體相碰時發(fā)出的各種聲音……
這些能力與知識的獲得都是幼兒自己探索出來的,是最有意義的。只要讓孩子的手動起來、腦動起來,生活中即使“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妨也給他動手摸一摸、碰一碰的機會。
自理能力,從系鞋帶開始
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那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孩子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這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要讓孩子做到生活自理,首先必須讓他明確自理的方法。
在假日里不必趕時間上幼兒園,所以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妨就從最簡單的穿衣服、系鞋帶、吃飯開始。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不妨多多“寓教于樂”。舉個簡單例子,在教孩子學習如何系鞋帶時,可以先教他一段兒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鉆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就這么簡單,練習幾次以后,孩子一定就能輕松地掌握系鞋帶的方法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