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嬰幼兒教育網(wǎng) 2011-05-31 09:24:52
鏡頭一:
小王老師抓住了正在桌子上亂畫的小明,批評他說:“老師講了多少次了,不能在桌上亂涂亂畫,你這樣做對不對?”“不對。”“你自己說,該怎么辦?”小明不知所措。“老師,讓他用自己的衣服擦干凈。”有孩子大叫起來。小明聽了,急得眼淚都流下來了,護著衣服直往后退。小王老師見狀說:“老師今天就原諒小明了,以后再不能亂畫了,大家記住了沒有?”“記住了。”小朋友齊聲回答:小明也松了一口氣,護著衣服的手也放下了:過了沒幾天.這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
鏡頭二:
同樣的事.小李老師的班里也發(fā)生了。小李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了一個故事<小豬找朋友》。講完后小李老師問:“大家銳說,小狗、小貓為什么不愿意和小豬做朋友?”“因為小豬在小狗、小貓家門口亂畫。”“現(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活動室里有沒有亂涂亂畫的東西。”小朋友在墻上、桌椅上找到了亂涂亂畫的痕跡。“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這些臟東西去掉。”“用毛巾擦。”“用洗潔精。”小李老師給每個小朋友一塊小抹布.蘸上洗潔精。小朋友發(fā)現(xiàn)只有瓷磚上能擦干凈,其他地方都不行,就找老師想辦法。“這些痕跡擦不干凈了。只能用油漆和涂料重新粉刷了?墒怯推岷屯苛嫌卸,只能等放假的時候再刷。整潔干凈的活動室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和游戲的地方,大家都要愛護它。以后,小朋友想畫畫,請到老師這里來拿紙,畫在紙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好不好?”小朋友聽了,紛紛表示再也不亂畫了.而且還真的做到了。
從這兩個鏡頭來看。同樣是批評,但后者較前者更富有人性化,更易于讓孩子接受。后者之所以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小李老師懂得批評的藝術(shù)。
一、批評中教師的態(tài)度
1、尊重幼兒。幼兒是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教師要了解幼兒的行為和心理,尊重其想法,了解事實情況,不能想當然地批評幼兒。教師在提出教育要求時,應(yīng)以尊重的方式進行,包括尊重幼兒的經(jīng)驗、個性、行為習慣等。
2、客觀公正。教師應(yīng)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帶偏見地進行教育,既要看到幼兒的缺點,又要看到其長處,依據(jù)實際情況作出評價,避免受“暈輪效應(yīng)”(一個人的突出特征像耀眼的光環(huán).給周圍的人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由此確定了對其的整體評價。而個體的其他特征卻相對模糊并被忽視)的不良影響。
3、上下一致。一個人有一只手表時可以知道時間。但如果他同時擁有兩只走時不一的表卻無法確定時間,兩只表并不能提供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應(yīng)”。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要達成共識,協(xié)調(diào)一致,用統(tǒng)一的目標指導和要求幼兒。
4、先揚后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優(yōu)點,學會欣賞幼兒.善于從小事中甚至是錯事中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例如,某某小朋友在圖書角看書時經(jīng)常大聲吵嚷.影響其他人;但在一次繪畫活動中表現(xiàn)良好.教師就可抓住時機。說:“某某小朋友畫得真棒.我相信他在圖書角也會像畫畫時表現(xiàn)得一樣棒,不會打擾別人。”
5、就事論事。批評幼兒要以他當前犯的錯誤為內(nèi)容,就事論事,不可以偏概全,否定幼兒的一切。幼兒偶爾犯錯誤,不是不可寬恕的,教育者切忌用有色眼鏡看幼兒,給幼兒貼上“標簽”。
二、批評中方法的采取
1、想一想。他為什么出錯?我批評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點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
2、緩一緩。教師在情緒不穩(wěn)定時不宜批評幼兒,以免使幼兒產(chǎn)生“老師心情不好,拿我出氣”的錯誤想法。同樣,幼兒情緒特別激動時也不宜進行批評,而應(yīng)進行“冷處理”,待其冷靜下來,心平氣和時進行。
3、避一避。批評幼兒應(yīng)避免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或大庭廣眾之下進行,但對集體教育活動中的突發(fā)事件,教師不可置之不理,應(yīng)妥善處理,以免影響到集體教育活動的開展。
4、笑一笑。對幼兒進行批評,教師應(yīng)語氣委婉、態(tài)度溫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到錯誤,以期改進。
5、議一議。教師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教育情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及時讓幼兒討論,使幼兒在討論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達到教育目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