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1-05-17 11:23:05
導讀:特長培養(yǎng)不能盲目、不能跟風、不能攀比,而應從努力發(fā)現孩子的智能優(yōu)勢開始,科學地思考“學什么”和“怎么學”。
不要將孩子牢牢地困在學校、教室、圍墻、書本、概念或各種學習班、特長班之中,應還給孩子自由、自在、自主的童年生活,讓孩子在回歸純粹、純真、純樸的真實體驗中獲得健康的人格發(fā)展。
小學是兒童開始學校生活的第一個階段,不僅是兒童學習掌握各種基本技能、掌握人文社科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個性發(fā)展,包括建立道德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許多名人在回憶自己的小學時光時都感慨萬千,認為小學階段的教育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難以磨滅和不可替代的印記。
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有太多的家長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就為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以為學得越多、學得越早,孩子的發(fā)展就越好。其實不然。好的發(fā)展一定是循規(guī)律而行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只有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孩子發(fā)展。
研究表明,小學四年級是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轉折期,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也就是說,小學三年級及之前的孩子,思考問題主要依靠具體、直觀的事物,對于抽象概念或知識的理解需要借助實物或實例,解決問題,分析各種變量關系時通常需輔助以圖表、線段。否則,孩子很容易陷入“在聽天方夜譚”式的糊涂中。而進入四年級之后,隨著孩子經驗的積累、認識能力的提高,概念在孩子的腦子里可以直接完成抽象化理解,然后進一步邏輯加工,如分類、排序、推理等。所以,小學高年級適當地接觸奧數是可行的。如果學有興趣、學有余力的話,可能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但如果過早地接觸,或因其他緣由盲目地跟風學奧數,很容易增加孩子數學學習的挫敗感,進而誘發(fā)孩子的厭學情緒和厭學心理。所以,遵循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來循序漸進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
其實,真正的有效學習并不是以知識的量作為主要衡量指標的。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學到的知識越多、知道的東西越多,這樣的學習就越好。有效的學習是基于“知識手段論”而非“知識目的論”,即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通過學習有限的知識,學生能獲得可以被最大化遷移或應用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即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而是孩子的思維是否獲得了最大化的訓練與提升。否則,表面看孩子似乎學到很多,其實也僅僅就是將書本上的東西搬到了腦子里而已。一旦孩子面對真正的實際問題,仍然會束手無措,成為書呆子。所以,學習一定要懂得按規(guī)律辦事,不要盲從冒進。如果只求學的量而忽略學的質,這樣的學習不學也罷。
此外,小學階段還是孩子綜合素質打基礎的階段,除了知識的學習之外,還需要關注學生“全人”的發(fā)展。有很多家長簡單地認為小學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黃金階段,是很多特殊才能飛速發(fā)展的關鍵期,于是在小學階段重在為孩子終身素質的發(fā)展加碼,休息時間不是學跳舞就是學鋼琴,要不就是英語班、游泳班、機器人班。孩子的生活除了在學校正常的學習外,被各種特長班、興趣班填得滿滿當當,失去了基本的自由和自主。
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將天賦培養(yǎng)到極致”的教育。這句話看似簡單,細品起來卻有幾個關鍵點。一是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孩子的天賦,二是了解天賦的價值,能找到所對應的、適宜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目標,三是根據年齡特點,有針對性、有階段性地設計培養(yǎng)方案。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只有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才是實施素質教育之正途。所以,特長培養(yǎng)不能盲目、不能跟風、不能攀比,而要從努力發(fā)現孩子的智能優(yōu)勢開始,科學地思考“學什么”和“怎么學”。
另外“全人”的發(fā)展不等于知識學習加特長培養(yǎng)。“全人”的發(fā)展還包括孩子個性、社會性的發(fā)展,包括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個性、社會性的發(fā)展離不開現實社會、離不開人際交往,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則離不開游戲、玩耍和體育活動,更離不開自由和自主的空間與親身體驗。所以,不要將孩子牢牢地困在學校、教室、圍墻、書本、概念或各種學習之中,應還給孩子自由、自在、自主的童年生活,讓孩子在回歸純粹、純真、純樸的真實體驗中獲得健康的人格發(fā)展。
只有真正遵循這些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育的規(guī)律,家長最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愿景才有可能得以實現。愿景不等于科學,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思維和視角來培養(yǎng)孩子,最終的教育結果難免以失望收場。
(作者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