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 2011-05-04 10:42:09
一大批三歲小寶寶被爸爸媽媽們送入了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社交圈。父母們一邊期盼著寶寶入園后自己略微輕松的生活,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為剛入園的適應期擔起心來。不是說,上幼兒園就像寶寶的第二次斷奶一樣痛苦么?本期我們刊登了一個法國小寶寶的入園經(jīng)歷,看了她的故事,再聽一聽國內(nèi)專家的點評,希望能對家長們有些許幫助。
正式入園的那一天,我忐忑不安地把瑪莎交給老師,她忍著眼淚說了再見。接她時,老師說她只是有點傷感罷了。
老師說瑪莎在幼兒園基本不做什么,除了發(fā)呆,就是畫畫我以為就這樣順利的開始了。沒想到第二天,瑪莎在我要離開幼兒園時,放聲大哭。并從此這樣哭了一個月,反應也越來越激烈——進幼兒園就開始顫抖,牙齒打顫,嘴唇發(fā)紫。
老師說瑪莎在幼兒園除了發(fā)呆,就是畫畫。她畫畫用掉的時間讓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為了安慰她,我畫了一張瑪莎和她的寶寶,裝在她口袋里,告訴她想我們時就拿出來看看。等我接她時,看到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畫的畫等著家長,只有瑪莎捏著一張皺皺巴巴的小紙,就是我的那張小畫,斏讨蹨I說:“別人總想搶,我就這么緊緊拿著,一直沒有丟!”
我忍不住哭了,真不想讓她再上幼兒園了。
讓我吃驚的是心理醫(yī)生的語氣,她在用和成年人說話的語氣和姿態(tài)同瑪莎交談
爸爸和校長一致認為應該讓瑪莎看心理醫(yī)生。法國從幼兒園開始就有校際心理醫(yī)生。
心理醫(yī)生是位女士,讓我吃驚的是她的語氣,她在用和成年人說話的語氣和姿態(tài)同瑪莎交談,我懷疑瑪莎是否都懂。
醫(yī)生告訴瑪莎,幼兒園是幫她長大的地方,學習大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她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會創(chuàng)造出很多美麗的東西……
醫(yī)生說:“我很理解你,因為你那么愛爸爸媽媽,想和他們在一起,但你不是小寶寶了,你像爸爸媽媽一樣有自己的工作,工作一結束,媽媽馬上來接你。而且我們都一樣,有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周末就不用上幼兒園,對不對?”
每天給瑪莎帶件有媽媽氣味的東西,她會有一種安全感
我們離開時,醫(yī)生說,瑪莎是個很敏感的孩子,所以一定要慢慢來。讓我們別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帶給她,還給我們提了幾個建議:
每天上幼兒園時給瑪莎帶一件有媽媽氣味的東西,比如圍巾、手鏈,在她想媽媽時聞一聞,這樣她會有安全感。
媽媽送她時,不要停留太長時間,時間越長分別時越痛苦。
特制一個時間表,用各種顏色和線條代表她所有活動,比如紅色代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綠色代表去幼兒園的時間,黃色代表休息日。這樣她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在幼兒園的時間那么短。
哪天她很樂意去幼兒園并不哭,就和她一起在日歷上畫一個記號,有10個記號就送她一個小禮物,但不要讓她感覺到明顯的獎罰,因為她的悲哀不是她的錯。
老師說:“當我看到瑪莎去拉露娜手時,簡直欣喜若狂!”
醫(yī)生在幼兒園陪了瑪莎一上午。我去接她時,醫(yī)生告訴我:“瑪莎很好,雖然不喜歡和別人接觸,但至少她能露出笑容,也配合老師。相信她一定會適應的。”
瑪莎從此確實好了許多。每天系著媽媽的圍巾,帶著娃娃去幼兒園,在家中常看看時間表,也在日歷上做記錄。偶爾瑪莎還是會哭,但再也沒出現(xiàn)過那種恐懼感。經(jīng)過幾次反復,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
有一天老師喜悅地告訴我:“瑪莎交了個好朋友叫露娜!當我看到瑪莎去拉露娜的手時簡直欣喜若狂!”我聽了也感覺幸福得不得了!
國內(nèi)專家點評:
北京協(xié)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楊霞:這個法國醫(yī)生非常耐心和專業(yè),中國雖有心理咨詢機構,但沒有醫(yī)生會去陪伴孩子,所以中國家長和老師要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識和技巧。
幼兒園是跨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之前沒有離開過媽媽或親人,都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哭鬧,甚至顫抖、生病。
家長不必忐忑,因為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當孩子哭鬧時,既不要表現(xiàn)出心疼也不要強迫,可找專業(yè)心理醫(yī)生,也可做一些強化訓練,如爬山、打球。
在孩子過1歲、兩歲生日時,要祝賀孩子長大,并明確長大后要多做什么,這樣到了該上幼兒園時,他就能理解這也是長大的表現(xiàn),有痛苦但可以忍受。
另外,感覺統(tǒng)合訓練能夠很有效地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