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1-03-31 10:14:38
3月23日開始,深圳網(wǎng)上預(yù)申請小學一年級學位,家長焦慮能不能報上好學校、孩子上了一年級是否適應(yīng)。而在香港,K1(小班)的家長則在焦慮要不要為了學位搬家,讓孩子2年后能順利入讀心儀學校。這股焦慮情緒張狂地纏繞著父母,“逼迫”他們懷抱子女玩著“憤怒的小鳥”,用手中僅有的幾粒石子,要擊穿學位房、學校地段、教學質(zhì)量,甚至有關(guān)未來人生的浩大命題。
優(yōu)質(zhì)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道公式是否成立取決于“幼升小”是否成功。在此處,孩子們卻成熟得像個智者,他們淡定樂觀地期盼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對于未來有著無限渴望,帶著美好愿景奔赴前程。>>幼升小報名機制:深圳與香港大對比
“幼小銜接”學校工作有條不紊
事先素不謀面,更不可能套好口供的兩地幼兒園教師,在回答“幼小銜接”時都認為全然不用擔憂。親子王國育兒網(wǎng)教育顧問、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祥華幼稚園校長黃佩蓮認為幼小銜接并非朝夕的功夫,不是從K3(大班)才教育小朋友如何生活自理、守時、認真聽課,在整個幼兒園教育階段都在逐步做向小學靠攏的準備,她介紹:“到了K3階段,幼兒園會增加孩子與小學接觸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去小學課堂里聽課。老師按照小學分科逐漸地向孩子們灌輸知識。而家長則開始參閱功課手冊,定期檢查簽字。這種銜接是孩子、家長、幼兒園、小學四方聯(lián)動的結(jié)果。”在香港幼兒園里,K3的孩子們不但會分科上學,課間休息時間還能夠從家自帶零食去戶外空地和同學一同分享,提前過著小一的生活“學生范兒”一流。
深圳梅林一村幼兒園大班老師肖仕媚告訴記者:“幼小銜接并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如果對小學生活存在焦慮或者緊張感,那就是對小學不了解,更多家長擔心銜接隱藏在背后的是對小孩未來教育之路的擔憂。消除了家長的不適感后,小孩本身幼小銜接不存在任何問題。學習拼音,開始進入考試,有些許的競爭,都是必然階段,升入小學應(yīng)該是順其自然的。”肖仕媚多年教學當中發(fā)現(xiàn),小朋友并不會對未知的東西感到緊張,他們絲毫不將這當作個坎兒,反倒是個新的歷程,對于幼兒園的結(jié)束并不傷感,而是樂觀而可愛的面對繼續(xù)的成長。
“每三年都能順利地送走一批懂事的孩子,他們不懂得離別,只知道小學擁有更廣闊玩耍與發(fā)展的天地。”肖仕媚回憶。
“幼升小”兩地的家長都很焦慮
盡管校方多次強調(diào)不能焦慮,更不要把情緒感染到孩子,可無論是職場女強人型的媽媽抑或全職家庭主婦談到子女“幼升小”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的是清一色焦慮,再度驗證“知易行難”。深港兩地差異在此如同無限接近數(shù)軸的拋物線一般差距無限縮小。
6歲的李晞程9月即將入讀香港嘉諾撒圣方濟各小學,媽媽李太的心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刻稍微定了定,可這當中的籌備可不是簡單幾個月內(nèi)選擇了片區(qū)內(nèi)優(yōu)質(zhì)小學那樣簡單,早在李晞程出世時,她的腦海里早已將未來入讀哪家大學都想好了,由此倒推,一直推至幼兒園,甚至也就是因此當年在灣仔安家。李太有些感慨:“港府雖然從未給任何學校貼上‘重點’標簽,可學校是否出了精英,這是有目共睹的。家長、學生、老師心目中對學校都有評判尺度,肯定要讀精英學校才讓人放心。”
梅林一村幼兒園大班的李曼筠9月份就讀小學了,她的媽媽吳小莉看到更多的是很多家長通過“買房”來增加入讀重點小學的籌碼,所有小學周邊都有學位房成為家長焦慮的直接驗證,是否要提早搬到心儀小學附近居住的念頭在所有家長腦海中都浮現(xiàn)過無數(shù)遍,優(yōu)質(zhì)學位的匱乏讓家長紛紛慌張起來。李曼筠已經(jīng)選擇了入讀的學校,可不到申請完結(jié)的最后時刻,吳小莉還是要懷疑自己的選擇,擔心自己沒有選擇正確,是否應(yīng)該申請到更好的小學。
家長開始尋求新的游戲規(guī)則
投資家劉艷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當年幼升小階段也經(jīng)歷了給學校找贊助、支持校方建設(shè)才將兩個孩子送進了錄取率在5:1的名校內(nèi),前后操勞讓這個在商場廝殺多年經(jīng)驗豐富的女投資家都有些力不從心。“雖然沒有明確表明是面試,但是申請前邀請家長和小朋友參觀校園,無形中就評價了小朋友以及家長。學校會考慮家長是否會對學校有所幫助,而小孩是否聰明伶俐,能夠?qū)W生升學帶來更大幫助。甚至在對小朋友的問話中透露出希望猜出家庭資產(chǎn)以及家庭背景的問話。這種過早在小孩子當中灌輸?shù)燃売^念的做法不讓人贊同。”劉艷也打算未來把孩子送去北京讀書,中學以后再出國。
希望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是兩地家長努力的方向,可競爭制度、優(yōu)質(zhì)學位緊缺讓“幼升小”銜接無法減負。教育專家楊帆表示:“教育的壓力越來越逼近幼齡兒童,這種壓力是家長無形當中帶給孩子的,兩地的教育制度應(yīng)該更加開放與多元,讓更多種教育方法進入家長視線,增加小學數(shù)量,通過有關(guān)部門的監(jiān)管讓質(zhì)量得到保證,讓孩子更加專心純粹地讀書。如此幼小銜接就不像如今這樣劍拔弩張、憂心忡忡了。”
游離案例:從加拿大到香港,從香港到深圳,為了孩子她成為現(xiàn)代孟母
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的Cryeen現(xiàn)在做全職媽媽,只要有家長前來取經(jīng),她都會用“世界不同了”的戲謔口吻來回答,這些年的奔波讓她對香港的教學制度實在失望。為了小孩教育效仿孟母三遷,Cryeen將小孩從加拿大帶回香港,經(jīng)歷深港兩地擇校的她深諳幼升小教育的困頓,“我本人在香港經(jīng)歷了所有教育階段,明白當中的激烈與痛苦,可多年過去了,以為現(xiàn)今香港教育改革讓孩子有多種選擇,可目前狀況更加不如人意”。
在Cryeen描述中,香港幼兒園教育分多種選擇,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意愿選擇“快樂成長”或者“競爭學習”,但到了升小學后,整個教育體制又將所有教學方式一刀切統(tǒng)統(tǒng)整合為競爭制,以應(yīng)付接下來的升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統(tǒng)一標準。Cryeen大呼上當:“既然可以選擇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為何到了小學又被迫放在同一起跑線上,小學教育不應(yīng)該也繼續(xù)細化,讓當初快樂教育的家長可以繼續(xù)選擇?幼兒園與小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態(tài)度與理念矛盾極了。”為此,Cryeen只好再度將孩子遷回深圳讀書。
選擇游離狀態(tài)的家長并不在少數(shù),Cryeen的終極計劃是將孩子帶回加拿大,不再讓孩子的教育中含有雜質(zhì)。
深港細節(jié):
香港孩子:“有點害怕,不知道一年級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李晞程,女,6歲,香港天主教圣瑪加大幼兒園K3學生,9月入讀嘉諾撒圣方濟各小學
李晞程從讀幼兒園開始,每個上學日8點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梳洗打扮后,8點45分從家中出發(fā),不用十分鐘便可步行至學校。而今年9月起,入讀小一的她得改為每天6點起床,7點左右抵達校園,不能多睡這兩個小時是年幼的她最直觀地意識到的小學與幼兒園的最大區(qū)別。
香港政府并無將香港小學按三六九等劃分,只是按類別分為政府資助、私校、直資學校,李晞程根本不明白學校當中的差別,只知道媽媽已經(jīng)替自己做出決定選擇政府資助學校,可她不知道的是,媽媽擔心居住區(qū)域優(yōu)質(zhì)學校少,就近入學對她不利,曾經(jīng)動過搬家的念頭,正值選房焦頭爛額之際,李晞程都上K2了(即中班),一開學學校就遞交小學申請表,來不及多想就填了志愿,好在11月份馬上下來的結(jié)果中,李晞程可以入讀原本居住片區(qū)內(nèi)很不錯的小學,這才讓媽媽多年的操心塵埃落定。
若說到讀書的煩惱,李晞程K3以后逐漸感受到了。目前,每周她都要和同學們一起玩“記憶游戲”,默寫幾個句子和單詞等等,因為媽媽認真囑咐讓她也不因為是游戲而輕率對待,據(jù)說升入小學后,經(jīng)常要默寫,甚至時不時還有小考,這讓李晞程真的有些害怕,她用怯生生的聲音說出“有點害怕,不知道小一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有時想起要和最好的小伙伴分開,李晞程有些難過,在升小一的一整年準備中,她意識到讀小學不僅僅是換了個可以自由奔跑的大操場,有了海量圖書館,也意味著會和兒時的伙伴分開?赊D(zhuǎn)念一想,還是由同學和自己入讀同一間小學,“只是不同班,但還是能常見面的。”李晞程像是在安慰別人的口吻對自己說。
深圳孩子:“我當班長啦,一點都不害怕上小學”
馮雅圣,女,6歲,深圳梅林一村幼兒園大三班學生,9月入讀梅園小學
馮雅圣忽然意識到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要上小學啦”。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學期里,似乎所有事情都圍繞著小學,這讓她有些雀躍。“我一點也不害怕上小學。”她大聲回答。
在剛剛過去的小學課堂模擬課程里,馮雅圣被選上了當班長,雖然她并不明白當班長的實質(zhì)意義何在,可是經(jīng)常監(jiān)督小朋友遵守紀律,和老師成為“閨蜜”的感覺讓她特別自豪,班長好像真的要和老師更加親近一點點呢?伤貞浧鹉翘斓那樾危總人都在爭當班長,名額又只有一個,別的小朋友著急死了,難道上小學后還會因為是不是班長和朋友吵架?馮雅圣不敢想象。
她總聽幼兒園老師提起,要懂得不能拖到課間最后一分鐘才跑去上廁所、上課不能遲到、鞋帶松了要會綁、不要動不動和同學吵架,老師以后大概不怎么會管學生。“自己應(yīng)該不至于沒有人關(guān)心照顧。”馮雅圣自我安慰著。
至于測驗、考試、競爭,馮雅圣更是參不透,至少小學一年級不會有這么殘酷的東西存在,她還沒到懂得何謂煩惱的年紀呢。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