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1-02-22 09:31:55
4、鼻出血:春天,尤其是早春二月,氣候比較干燥、寒冷,寶寶上火后引起鼻黏膜干燥,導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防治辦法:
。1)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及時糾正寶寶摳鼻孔的壞習慣。
(2)室內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防止室內空氣過于干燥。
。3)平時不要給寶寶吃過多的巧克力、曲奇餅干、開心果、油炸、煎烤等易上火的零食。
(4)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yǎng),要常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讓寶寶多喝白開水。
。5)每天用芝麻油涂抹寶寶鼻腔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5、急性喉炎:由于寶寶喉腔狹小,聲門下軟骨柔軟疏松,黏膜內血管和淋巴管豐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現炎癥時易發(fā)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患兒吸氣性呼吸困難,鼻翼煽動,聲音嘶啞,咳嗽時發(fā)出"空空"的聲音,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嚴重者可出現三凹征(即呼吸時,在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及劍突下窩處出現凹陷),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
防治辦法:
(1)寶寶患了感冒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fā)急性喉炎。
。2)家長發(fā)現寶寶聲音嘶啞時,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帶寶寶上醫(yī)院看耳鼻喉科。若是因急性喉炎并發(fā)喉梗阻,須立即住院治療,給予吸氧,氣管插管,靜脈輸入地塞米松和抗生素等。
6、急性中耳炎:與成人相比,幼兒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癥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有些患兒伴有發(fā)熱、畏寒、嘔吐、腹瀉等癥狀。周歲以內的寶寶會哭鬧不休、煩躁、抓耳、不吃奶等。兩三歲的寶寶會指著耳朵說痛。
防治辦法:
。1)給寶寶洗頭或淋浴時,不要讓水進入耳朵內。
(2)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以免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輕輕擤鼻涕,然后換另外一側。
。3)得了急性中耳炎后,切忌給寶寶亂用滴耳藥,應到醫(yī)院請耳鼻喉科醫(yī)生治療。
7、百日咳:寶寶上火后咽喉干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桿菌的入侵而發(fā)病。初期出現低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7~10天后轉入痙咳期,表現為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發(fā)作日益加劇,每次陣咳可達數分鐘之久,咳后伴一次雞鳴樣長吸氣,若治療不善,此期可長達2~6周;恢復期陣咳漸減到停止,約有2周或更長。有的病程可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防治辦法:
。1)及時給寶寶接種"白百破"疫苗。
。2)不要帶寶寶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或病兒家串門。
。3)一旦寶寶得了百日咳要及早看醫(yī)生,對患兒進行隔離治療,防止傳染其他兒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