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靳曉燕 2010-12-03 11:03:17
導讀:楊瀾說,教育是否成功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孩子是否能從學習、動腦中得到樂趣;教育的目的是讓那些小小的腦筋成為一個噴泉而不是水庫。
日前,著名媒體人楊瀾做客北京史家小學“史家講壇”時表示,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成長上而不是成功上。
楊瀾說,今天的孩子與孩子之間似乎不那么親熱了,因為他們彼此間都是對手。但我們應當思考,我們對于成功的理解是否過于狹隘了?孩子們有必要這么早就進入對立競爭的關系中嗎?
在楊瀾看來,成長是不斷地完善,成人要允許孩子犯錯,并能挖掘孩子們的潛能空間,讓他們感覺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有良好的自我認同,并且能與周圍伙伴融洽相處。
孩子是有差異的,成人不應用同樣的目標要求所有的孩子。楊瀾表示,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性的選擇,最終卻形成社會極不合理的荒謬的取向:別人上奧數(shù),我們也不能落下;孩子們不停地超前學習,初一就要學初二的課程,初二又趕初三的課程……重壓之下,是孩子的疲倦、厭倦;是他們身體素質(zhì)的不斷下滑,沒有朝氣;是情商、想象力的欠缺。
作為家長,要尋找和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機會。楊瀾說,教育是否成功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孩子是否能從學習、動腦中得到樂趣;教育的目的是讓那些小小的腦筋成為一個噴泉而不是水庫。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