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11-01 10:40:21
自我負責: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小小喜歡上亮亮的小飛機,幾次纏著媽媽買,媽媽都沒有答應。小小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知道亮亮喜歡自己的遙控汽車,就跟亮亮商量,用小汽車換飛機,亮亮同意了。雖然媽媽知道遙控汽車比小飛機貴的多,但是沒有阻止?墒遣胚^了兩天,小小就后悔了,因為他覺得小汽車更好玩。他又想著和亮亮換回來,可是這次亮亮不同意了?粗鴲瀽灢粯返男⌒。瑡寢寷]有安慰他,也沒有責怪他,而是對他說:“換玩具是你自愿的,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伴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媽媽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并為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負責。
建議一:孩子的事讓孩子負責
孩子做了錯事,父母不要因為疼愛孩子而為孩子收拾殘局。這樣做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失,更不能讓孩子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錯后,讓孩子去承擔他的錯誤所帶來的后果,當然必要的時候,媽媽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建議和指導。比如,“是你把小汽車弄丟的,媽媽不能因為丟了就再給你買。”或者“做錯了就要吸取教訓,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樣做……”
建議二: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孩子由于身心發(fā)育還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決定時,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結果。這時,媽媽要先提醒孩子,讓孩子明白可能會導致什么后果。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讓孩子自己來承擔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后果。比如:“媽媽已經(jīng)告訴過你了,如果你還要這樣做的話,結果你自己負責,媽媽不會幫你的。”因為孩子自己愿意做出這樣的選擇,出現(xiàn)不良后果時,孩子會學會分析和思考,學會如何去承擔責任。
自我安排:
做事有條理
心心的玩具非常多,她總是拿起一個玩具,就把另一個扔一邊。有時候,當心心想玩一個玩具時而總是找不著時,她就會大叫,然后媽媽就會幫忙尋找。如果一時找不著,心心就會發(fā)脾氣,埋怨媽媽把她的玩具弄丟了。媽媽跟她說過幾次,讓她把玩過的玩具收起來,都不管用。
孩子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只要媽媽正確引導,給孩子提供做事的機會,注意引導孩子有條理地做事,就會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建議一:教孩子做事有條有理
不管是做什么,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有條有理。例如,房間擺設井井有序,玩過的玩具要放到相應的地方,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晚上睡覺之前,要教孩子把看過的書放到相應的位置、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這些歸位的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做事有條理有計劃的好習慣。
建議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媽媽可以向孩子示范或者和孩子討論計劃,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媽媽可以這樣對你的孩子說:“今天媽媽先帶你去公園玩,然后回來吃午飯,午飯后你先睡一會,起床后我們去少年宮學畫畫,學完畫媽媽帶你去王阿姨家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同意,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能夠執(zhí)行的計劃和安排,這種示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計劃的重要性,而且,他能夠學著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相關閱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