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10-14 13:17:20
《家有兒女》因其幽默的語言風格和新穎積極的教育特點,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三個個性不同的孩子,給我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們很多教育的啟迪。不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此劇也存在一些教子誤區(qū),給大家一些警示:
1、雙重標準
夏雨:只許姐姐放火,不許弟弟點燈!夏東海:不準亂改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夏雨:“但咱家只有姐姐沒有州官!”
《家有兒女》中媽媽劉梅更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姐姐夏雪,上面那段對話就是父母偏心所致。一樣的情況,媽媽卻不懲罰姐姐,只罵兩個弟弟,讓孩子們覺得非常的不平衡。
雖然現(xiàn)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這種雙重標準不僅僅存在于孩子中間,父母和孩子也一樣。父母要以身作則,切不可只罵孩子,不顧及自己的行為。
2、無視孩子的努力
劉星和小雪都趴在飯桌上睡覺,這時劉梅過來,拽起劉星的胳膊。劉梅:你看看表,這才幾點哪,就睡了。劉星:我昨晚上沒睡好。劉梅:又玩游戲機了吧?劉星:沒有。劉梅:那就是上網(wǎng)玩了吧??劉星:沒有。我想關于考試的事呢。劉梅:考試的事?你考試又沒及格?劉星:還沒考呢!劉梅:那就是想想怎么作弊?劉星:你怎么老把我往那壞處想。!劉梅:讓我往好處想你也得給我機會呀!
不僅是表揚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孩子是發(fā)展中的人,所以他不可能任何事都做的盡善盡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看重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和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而不要把結果看得很重,當然成功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再接再厲,可當結果不理想的話,家長應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孩子認識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其實在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遠比得到結果有意義。
3、喋喋不休
電視劇經(jīng)常有這樣的鏡頭,從一進門父母就開始嘮叨,孩子關了門去學習,他們還在緊閉的門前喋喋不休。劉梅就是這樣一位頗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家長。
有的父母習慣于不停地向孩子發(fā)號施令,或是叮嚀再三,或是詳盡安排子女生活的細節(jié),不讓子女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不停的重復,發(fā)號施令,并不一定會引起孩子的注意,甚至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4、越俎代庖
當小雨為了報復劉星讓自己多喝了半杯牛奶而尿褲子這件事時,就給劉星的鞋里倒牛奶,劉星回來后,媽媽怕他揍小雨,準備干涉。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都會越俎代庖,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首先家長的解決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另外也不能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夏東海在這部電視劇中一直扮演了一位非常睿智的父親,其中有一集是劉星要和爸爸聯(lián)機打游戲,爸爸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為了達成目標,劉星做了許多協(xié)調(diào)。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了他非常強的溝通能力。
學會等待,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