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羅德宏 2010-09-25 09:40:28
家訪——這一過去老師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在今天社會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由于一些家庭擔心隱私暴露,加上生活節(jié)奏日益變快,家訪在有的學校已悄然淡去。步入新學期,記者從北京市部分學校了解到,除了傳統(tǒng)的登門家訪,部分小學借助網絡等方式推出“新版家訪”,萬泉小學一些班級甚至把新生家長見面會搬進公園來開。
“家訪是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徑,這對于一年級新生尤為重要。”萬泉小學副校長張立介紹,“新版家訪”是近年來該校“平穩(wěn)度過一年級”課題研究組老師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新招兒。
據了解,考慮到傳統(tǒng)家訪面臨的社會難題,該校新生一年級教師把家訪形式設計得與眾不同,他們選擇在假期根據學生的家庭住址合理搭配,將六、七個家庭分成一組,安排在附近的公園一起見面。“新家訪拉近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氛圍輕松活潑,還增進孩子們的友誼。”
除了公園集體面訪等形式,萬泉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希望谷”網絡平臺和老師及時溝通,隨時進行網絡平臺上的“新家訪”。
“一年級是個特殊的群體,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同時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并平穩(wěn)度過小學一年級。”多年來關注并潛心研究“幼小銜接”問題的萬泉小學校長景小霞表示,為此學校三年前啟動一年級的校本研究,著力推進一年級新生教育的家校合作和習慣培養(yǎng),填補幼小銜接的教育空白。
專家介紹,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孩子,面對新的作息時間、空間環(huán)境、人際關系、學習內容、教育方式和相對獨立的應對,都有許多地方不能適應。針對孩子們面臨的六大挑戰(zhàn),萬泉小學一年級的全體教師形成合作共同體,凝聚集體智慧,共同研究“平穩(wěn)度過一年級”的課題。一邊探究家校合作,一邊研討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記者在該校“一年級日常行為習慣評價表”上發(fā)現,從到校、課前準備、上課、課間、上操、中午、放學到回家,一年級孩子需要培養(yǎng)近30個具體的好習慣。如在課間,“我能做到”的好習慣便包括:及時喝水、上廁所,不和同學打鬧、追跑。為了讓一年級學生記住好習慣,老師們還編出瑯瑯上口的兒歌,讓孩子們在讀誦中實施。
“過去一開學,一年級孩子上學容易又哭又鬧,家長著急天天給老師打電話,老師沒幾天嗓子就啞了。”擁有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的李莉老師說,伴隨課題的推進,這種現象越來越少,一年級新生上學很開心,而且逐漸有規(guī)有矩;而在一年級帶班不再是老師們“發(fā)怵”的苦差事,而是在挑戰(zhàn)中收獲快樂的好活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