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0-07-26 09:55:47
以前我們和父母的沖突,大多是在教養(yǎng)方式上而今更多是價值取向、興趣和人生的選擇上時代巨變,放大了兩代沖突。
從教育的本質來說,我們可以將父母和孩子看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從教育工作本身來說,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肯定會有錯位,因為雙方處于不同的位置,正是這種錯位,才需要教育。
但在80后的孩子和50后的父母之間,我們可以明顯地發(fā)現,這種錯位有明顯放大的成分,甚至已經超過了合理的范圍。這種錯位沖突,比起我們這代人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來,無論從沖突的內容、范圍和程度上來說都大不相同。
以前我們和父母的沖突大多是在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上,而80后和父母的沖突更多是價值取向、興趣和人生的選擇。我們以前和父母沖突總希望沖突的范圍越小越好,不要被外人知道,但是現在的80后和父母之間的爭吵早已經沒有了范圍的限制,而沖突的程度也更加強烈。
排除過激的情緒因素,我認為改革開放32年給這個社會和時代帶來巨變。而我們的80后的孩子和50后的父母就是改革開放前后的兩代人。50后的家長出生在計劃經濟時代,他們接受嚴格教育,受到十年動亂摧殘,沒有上過大學,有很多沒能實現的夢想。這種環(huán)境、經歷和他們的孩子太不一樣。于是他們還對孩子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教育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們面對父母無話可說,覺得差異太大,而父母眼中這些孩子又是垮掉、不負責任的一代。
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何去做改變?我覺得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沖突中,教育者是矛盾的主體,起主導作用。因此父母們應該好好地“洗腦筋”了,他們應該讓自己的興趣、愛好更貼近80、90后的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作為子女當然也應該承認父母愿望的合理性,只有建立在雙方溝通和理解的基礎上,教育的現狀才有可能改變。(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