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0-05-18 10:04:37
近期,中國的學齡兒童前往醫(yī)院測試智商的越來越多。據(jù)北醫(yī)三院的專家介紹,前來預約智商測試的已經排到25天以后。很多家長和孩子也紛紛熱衷于網上智商測試。原本針對特殊人群,主要是大腦先天發(fā)育不足患兒采取的診療措施,現(xiàn)在已經堂而皇之進入普通孩子的生活,并開始左右這些孩子的悲歡。
測試者的目的很功利。
前來測試的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前來“發(fā)掘神童”的家長。有家長明確表示,孩子要幼升小或者小升初,一張高智商的檢測證書可以成為孩子進入重點學校甚至超常實驗班的敲門磚。
而另一類就復雜了。有的是被老師建議提供檢測數(shù)據(jù),目的是“便于依據(jù)智商指數(shù),有針對性地協(xié)調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潛臺詞翻譯出來就是,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我教的不好,而是他天生愚笨。進一步說,我的班成績不好也不是我教得不好,而是被一個或者幾個先天不足的弱智學生拖了后腿,跟我的教育教學水平一點關系都沒有。有的家長對這類建議很抵觸,但居然也帶孩子來測試。一位家長說:“我?guī)Ш⒆觼頇z測,是為了證明我孩子的天資并不愚笨。果然,我們孩子的測試結果在100分以上,我要當面質問老師,看他還有何話說。”
測試的內容很局限。
據(jù)一些專家介紹,智商測試不外乎計算,識字,閱讀,表達等知識為主要元素的知識,F(xiàn)代教育學認為,人類智能共分為8種: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就是說,人的智能是多側面,多種類的。一個人不善于表達,未必不長于計算;讀書能力弱,不等于動手能力差;書面成績低,不等同于身體智能低下。因此,某一方面知識能力的薄弱與缺失,并不能說明一個人就不可救藥了。何況,智商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范疇。有的孩子早期智商很高,但后天教育培養(yǎng)沒能及時跟進,結果不還是“泯然眾人矣”,這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ldquo;傷仲永”的故事給我們的沉重啟示。
有的早期智商并不出色,但通過個人不懈努力,照樣成就一番大事。愛因斯坦小時成績很差,老師認定他是一個弱智。愛迪生小學成績最下等,幾乎被老師趕回家去,醫(yī)生斷定他大腦發(fā)育不全,然而他們不但成功了,還成了所在領域里的頂尖人物。這說明,一個人的成功,來自先天的遺傳因素比重不大,來自后天的非智力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比如興趣,志向,毅力,習慣,心理素質等等。
測試的歸因很無厘頭。
經過智商測試,分值高的就成了天才。分值低的就成了笨蛋。這樣歸因合理嗎?稍有教育經驗的人都知道,一些孩子因為反應快捷,思路清晰,表達完整,書寫計算快速準確,回答問題準確無誤而獲得高分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異稟,而是主要得益于早期教育的科學與得當。比如家長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然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使得孩子的手,眼,嘴,腦等感知能力得到平衡發(fā)展,學習能力自然形成。比如給孩子以最大程度的愛的陪伴與賞識,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形成了明晰確切的自我認知,構筑了強大的內心世界,專注力,自制力,探索求知能力很強。比如。家長注重習慣養(yǎng)成,孩子學習起來專注認真,成績自然就高。還有,那些注重教學藝術的老師,能夠激發(fā)和調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在這樣老師的班里,學習被當成一件快樂的事,這樣的孩子測試的結果能低了嗎?
智商測試,與其說是對孩子天分的衡量,不如說是對家長早期教育成果的檢驗以及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估。再看那些智商指數(shù)低的孩子又是如何造就的呢?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頑皮好動,一定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一身毛病使得孩子無法安心學習;有的孩子識字閱讀困難,記憶力差,源于幼年時家長沒有讓孩子充分爬,跑,跳,耍,導致孩子出現(xiàn)“統(tǒng)感失調”;有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作業(yè)拖拖拉拉,源于從小家長過于溺愛,包辦過多,孩子的手腳大腦沒有得到充分鍛煉,學習能力才這般低下。有些孩子因為厭學表現(xiàn)出來的反應遲鈍,成績差,純粹是教師水平低,管理失當?shù)闹苯雍蠊,跟孩子的天賦風馬牛不相及。統(tǒng)計資料表明,我國智力超常兒童和智力遲滯兒童人數(shù)相加,也不足全部兒童的10%。也就是說,90%以上的孩子都是在正常范圍。就大腦本身來說,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聰明和愚笨的差別的,一個人的成敗跟先天遺傳沒有太大的關系,相反,跟后天的努力,跟家庭的養(yǎng)育方式,跟家長老師的教育方法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這些才是真正值得老師家長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
測試的后果很可悲。
經過一道莫名其妙的測試程序,這些先前還在一起熱議奧特曼的孩子,驀地被撕裂成兩個陣營,從此步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那個智商指數(shù)在130以上的孩子,從此以天才自居。或自負張狂,不再刻苦用功,單等天上掉肉包子;或陷入了無盡的壓力,在身心崩潰的邊緣徘徊。那些天才家長呢,象打了雞血一樣亢奮起來,制定了更加宏偉更加嚴格的“英才計劃”。心急的估計立馬就會搬遷到清華北大附近。若是家產豐厚,會早早把孩子送到異國他鄉(xiāng),去接受更精英化教育。結果是,孩子玩耍時間更少,家教輔導更繁重,課外項目更多,與家庭成員相處的時間幾乎沒有,朋友交往的可能更是想也別想。美好的童年被一再壓縮,擠兌,天真爛漫的孩子完全變成了學習機器。即使在多重督催下學習成績優(yōu)秀,考上名牌大學,心理人格上的缺失卻無法彌補,情感上的失落,社會性的薄弱,已鑄成了孩子的悲劇性格。當年名噪一時的中科大少年班大學生里,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干政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疾患,就足以說明,天才未必有好下場。更有甚者,有的而孩子熬不到高校錄取那一天,如花的生命象吹曝的氣球,崩潰成一地碎片。沉迷網絡,早戀,出走,跳樓,甚至磨刀霍霍向爹娘,成了那些被天才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那些被貼上“弱智”標簽的孩子的下場會更悲慘。他們從此被打入另冊,陷入了自卑的深淵。老師同學嘲諷的語氣和家長悲苦的目光,足以擾亂孩子的自我認知,把孩子的自尊殺死。于是,他們慢慢認可了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評價,不再看得起自己,不再發(fā)奮進取,自暴自棄成了他們最后的選擇。
被功利綁架的智商測試,成了扼殺孩子靈魂的屠刀。本想為孩子成器鋪就一條捷徑,沒成想折騰半天的后果卻是害了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