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0-01-21 13:17:29
胎兒從在母親子宮里呈現(xiàn)漂浮的狀態(tài),到順利地從產道娩出,需要經過多次的身體及頭部位置的調整,這種相關位置的調整,在生產學上被稱為分娩機轉,依序可分為漂浮、固頂與下降、頭屈曲、往內回轉、伸展、往外回轉、前肩娩出、后肩娩出及全身娩出。
1.漂浮 胎兒頭部已經到達骨盆入口處,但尚未固定在骨盆。胎兒的先露部位已經到達骨盆入口,但仍可自由活動。
2.固定與下降 陣痛開始——胎兒的頭進入骨盆中。胎兒下降的力量來自于媽媽腹部肌肉的收縮、羊水的壓力、宮縮時的子宮底肌肉直接施壓于胎兒臀部的力量以及胎兒身體的伸展及伸直。
3.頭屈曲 胎兒的下巴貼近胸部。此時媽媽陣痛的間隔是5-10分鐘,腰痛的部位逐漸往下移。
4.往內回轉 子宮頸口全開,達陣痛的最高峰。此時胎兒的頭已經下降到媽媽骨盆下的位置,子宮頸口已經全開,是媽媽陣痛的高峰時刻。再忍一忍,很快就能跟寶寶見面了。
5.伸展 胎兒伸出頭來了
6.往外回轉 胎兒往外回轉的方向與胎兒娩出前子宮內的位置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假如胎兒頭枕部原本是在母親的左側,胎兒就轉回左側,若在右側就轉回右側,以配合胎兒肩部的動作。
7.前肩娩出、后肩娩出 在肩娩出后,胎兒身體的前半部分就都已經順利娩出了。
8.全身娩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