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12-14 22:30:40
因此,必要的練習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的承受能力,避免“持久戰(zhàn)”。
第一,枯燥乏味的練習不僅會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待遇,更糟糕的是會挫傷孩子的活動積極性。如果教師只是為了達到冬鍛指標讓孩子反復練習,當然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另外,正如李老師所說:“每個孩子能力發(fā)展都是有差異的”,要求能力欠佳的孩子通過短期內(nèi)反復練習達標,本身就是不妥的。當然,如果教師是出于為孩子身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考慮,讓“動作、體能落后”的孩子加強練習,自然應該另當別論。只是為了取得家長的理解,李老師在為家長解釋時應當注意策略。
第二,向家長解釋時,最好避免使用太多負面和太過籠統(tǒng)的詞語,如“動作、體能落后于其他孩子”、“沒達標的孩子”,這蝗表述家長聽來會感覺剌耳,以致不容易接受教師的解釋。取而代之,李老師可以針對性較強地說,“拍球時協(xié)調(diào)性很好,但拍球時手的力度不夠,球彈不起來,所以我們在練習改進”或者“拍球時力度挺大,腳位移動再靈活些,能拍得更好”。相信家長聽到諸如此類的回答,可能會更為信服,也更樂意配合老師開展工作。
第三,俗語說“熟能生巧”。無論能力強弱,想熟練地掌握一項技能都離不開反復操練。練習的過程使幼兒在提高技能的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并且這一過程有助于促進孩子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必要的練習是無可厚非的。只是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的承受能力,避免“持久戰(zhàn)”。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