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3 14:46:00
導讀:教師的教育行為充分表達出課程的理念和價值觀,表達出課程對幼兒的理解和期待。我們希望我們能真正將課程的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行為,并能將教師的行為轉化為幼兒的發(fā)展。因此,關注教師教育行為的變化是園長課程管理責職和追求。
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現(xiàn)代幼兒園內涵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面臨課程變革這樣重大的任務,園長該怎樣思考,該關注什么,該做些什么?我們認為園本課程的建設應該是整個課程體系構架和運轉,包含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計劃的制定、課程文本的編制、課程的實施與評價以及課程資源的利用等。而在諸多課程要素中,教師的教育行為、師幼間的互動是課程建設中最活躍、最具動態(tài)和最為關鍵的核心要素,因為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課程價值和活動方案都必須通過師幼互動才能轉換為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在課程建設中,我們將視角聚焦在師幼互動這個最為本質的元素上,以教師教育行為的變化來推進和保障幼兒園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師幼互動是師幼雙方對彼此語言和行為意義的理解、反饋和建構,它涉及到師幼間的情感關系、師幼間的關注程度和師幼間的對話水平等諸多緯度,我們把師幼互動呈現(xiàn)出的多元形態(tài)歸納為間接互動和直接互動。間接互動主要指師幼間通過材料媒介所萌發(fā)的行為交流。直接互動主要指師幼間、生生間直接的語言、行為交流。
一、改變材料形態(tài),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材料是幼兒游戲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幼兒在其特殊階段更多地依賴材料進行建構活動,材料又是教育者架起的橋梁,教師的很多教育意圖就是通過材料這個自然媒介來傳達給幼兒的。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常會游離在材料之外,或者因為不能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而偏離了材料的價值。因此,教師應充分關注幼兒的游戲狀況,并及時進行材料調整,引發(fā)幼兒與媒介的有效互動,力求達到我們所期待的目標價值。
1.當幼兒的活動未達目標或興趣減弱時,以情感介入。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的途徑,游戲蘊涵著教師對幼兒的發(fā)展期望。然而幼兒在游戲中又是隨意和自我的。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教師興致勃勃投放的游戲材料并沒激起幼兒多大的興趣,或是幼兒根本不理解、不理會游戲內隱的價值,更不用說目標的達成。當幼兒的活動出現(xiàn)這種狀況時,我們的回應策略是:以情感介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和目標意識。
2.當幼兒的活動與預設的主體目標偏差時,以曲徑相通。
我們倡導多元視角的設計游戲材料,但在多元價值中,主流目標是我們設計游戲和追求目標的首選要素,也是每個游戲的亮點所在。然而,幼兒隨意的游戲行為往往與預設的主流目標發(fā)生偏差。此時,我們并不是主觀的強求幼兒改變行為,而是,巧妙的以曲徑相通,讓幼兒在自然的游戲情景中,不知不覺地達到游戲的主體目標。
3.當幼兒在活動中完成主要目標時,以拔高助長。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一個好的游戲不僅凝聚了教師大量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因此,當幼兒達成活動主要目標時,我們的教師依然會做出積極回應:拔高助長,拓展延伸游戲內涵,助長幼兒的游戲水平。
我們認為,通過材料的間接互動具有游戲性、情景性、情感性特點,切合幼兒的心理水平,尤其適宜與小年齡、內向幼兒的互動,更使能幼兒在不知不覺的自然狀態(tài)中改變行為,提升經驗。
二、制造問題情景,激發(fā)幼兒人際間的互動。
師幼間的人際互動是教育中最直接、最具動態(tài)的過程,它對幼兒的行為將產生最具影響力的效能,對教師將形成最具專業(yè)智慧的挑戰(zhàn)。我們認為有效互動首先取決于師幼間、生生間的交流與碰撞,而有價值的交流碰撞的基礎則在于能夠引發(fā)互動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激發(fā)起有效的互動?我們的基本策略是:在活動現(xiàn)場制造矛盾、擴大矛盾,使幼兒在思維沖突、答案選擇和據理力爭的問題情景中進行思考,形成表達爭辯,內化情感認知,進行個體有意義的建構。從而推進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的生動性、豐富性和深刻性。
1.“無事生非”制造矛盾引發(fā)互動的生動性
幼兒在游戲情景和討論過程中,往往不關注或不能發(fā)現(xiàn)本該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許多看似順理成章的活動其實并不是沒有矛盾,更不是我們追求的互動狀態(tài)。當幼兒對本該察覺到的問題無動于衷時,我們的教師往往會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無事生非制造矛盾,從無到有制造問題,以充當矛盾焦點來引發(fā)互動
2.“欲擒故縱”擴大矛盾形成互動的豐富性
由于幼兒的經驗和發(fā)展差異,幼兒對問題的敏感度是參差不一的。當僅僅只有少數(shù)幼兒發(fā)現(xiàn)而大多數(shù)幼兒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時,我們的教師會充當后者群體的代言人,欲擒故縱地將矛盾明朗化和顯性化,以推進幼兒對問題的關注、沖撞和思考。當幼兒的理解出現(xiàn)問題或矛盾時,教師不急于亮出少數(shù)幼兒的觀點,而是引發(fā)幼兒對矛盾的關注,驗證自己的判斷,從而形成師幼間、生生間豐富的互動。
3.“推波助瀾”由淺入深推進互動深刻性
由于幼兒經驗水平所致,幼兒在活動中往往只是淺表的關注現(xiàn)象。如何通過有效的互動引導幼兒關注事物的特點與聯(lián)系?我們的策略是:在問題線索中推波助瀾,引導幼兒在問題的波瀾中由淺入深的提升經驗。師幼間的直接互動具有即時性、瞬間性、直觀性的特點,對教師和幼兒更具有現(xiàn)場挑戰(zhàn),對幼兒行為和思維往往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教師的教育行為充分表達出課程的理念和價值觀,表達出課程對幼兒的理解和期待。我們希望我們能真正將課程的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行為,并能將教師的行為轉化為幼兒的發(fā)展。因此,關注教師教育行為的變化是園長課程管理責職和追求。
上海市虹口區(qū)實驗幼兒園 李建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