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18 23:26:22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這需要老師多的。首先,要從幼兒入手,真正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需要用什么方式來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情感,然后再來安排我們的一日生活情況,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老師要用心去理解孩子,真正為孩子著想,真正從孩子出發(fā),讓他們每天都是快快樂樂。
“媽媽,你怎么又這么早來接我?”、“媽媽,我還有事想跟老師說呢?等會再走”、“奶奶,我不走,我還想再玩一會兒,明天你晚點來接我。”
這些都是出自我們班小朋友離園時所說的話,類似這樣的話我在小小班的時候可是從來沒有聽到過,自從他們升到了小一班后,這類話我是每天基本上都能聽到,在我自己的想象中,孩子從早上來到晚上走一整天的時間都帶在幼兒園里與老師小朋友在一起,到了離園時見到了自己的家人應該很高興隨其回到自己的家,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隨著這一現(xiàn)象的越演越烈,我好好的思考了一下,覺得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原因之一:幼兒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及環(huán)境已經(jīng)熟悉,畢竟他們已經(jīng)來園1年多的時間,已經(jīng)消除了那種剛剛脫離家庭生活時離開親人的那種焦慮情緒,對老師及小朋友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不像原來那樣天天時時盼著家人來接了,他們的情感在幼兒園也有寄托。
原因之二:有個別幼兒是在幼兒園里一天真沒有機會與老師個別交流,在離園時,因為孩子較少了,老師也相對放松,幼兒也感覺到輕松,他可以真正有機會與老師個別交談,問一些他一直憋在心里的稀奇古怪的問題,不用在象上課時那樣那么多小朋友,只有舉手才能問問題了,幼兒的不愿離園的情緒也隨之高漲。纏在老師身邊說個不停,在他還沒有發(fā)泄夠的是時候,當然不希望家長過早地來接他,介入到他與老師或小伙伴的交談中。
原因之三: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有要照顧到家長的意見,又要完成規(guī)定課程,所以從一來園開始,老師和孩子都像一些上了勁的發(fā)條,一刻不停地在運轉(zhuǎn),入園、早餐、上課、做操、戶外游戲、午睡、上課、吃飯一天下來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幼兒沒有或是有很少的時間是真正以自我為中心來進行活動,離園時因為可以自由選擇玩具,不用再受任何干擾,任何時間及規(guī)定的限制,是從心里發(fā)出的玩的欲望,所以很多幼兒表現(xiàn)在離園時的放縱與舍不得。
綜合以上原因,我認為第一點和第二點原因的因素固然存在,但真正導致幼兒不愿離園的原因應是第三點,從我們的一日工作計劃表就可看出,我們的時間每日安排的有多么累,就連喝水、上廁所都有嚴格地時間限制,我這么說并不是說這樣安排不好,而是幼兒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上課我們雖然準備了各種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發(fā)展的課程,也是方法多樣、手段靈活,可畢竟歸根結底是老師占主導的多,從幼兒真正是,就連戶外活動也是不準許幼兒自由發(fā)揮的,而是在老師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有限制的自由活動。一天下來,看似孩子都玩的無憂無慮,其實真正做到了“無憂無慮”了嗎?有時我想想也不由得感慨一句話“孩子活得也很累!”成人在那么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思維下,也會偶爾想瘋狂一下,更何況是那些沒有多大意志力的孩子,看來是我們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太少,等一但有了這種土壤,幼兒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不是家長來接不走,就是在離園是瘋狂玩耍,好象要把這一天的時間在這會兒都給補回來,好好玩一玩平日里很少玩的東西。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這需要老師多的。首先,要從幼兒入手,真正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需要用什么方式來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情感,然后再來安排我們的一日生活情況,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老師要用心去理解孩子,真正為孩子著想,真正從孩子出發(fā),讓他們每天都是快快樂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