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8 21:44:31
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適合孩子、孩子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內容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才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而教師的作用,就是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設好的語言環(huán)境,身體力行,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背景:
十一月份我們開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題活動,在這個總的課題下又延伸出了一個小主題:“好吃的蔬菜”,由于這種活動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而且是看的見,摸的著的,孩子特別的感興趣,于是結合這個主題,我在預設英語教學內容時就安排了一些蔬菜類的單詞,如:番茄(tomato)、黃瓜(cucumber)等等,還出示了一些實物,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甚至是吃吃看,孩子的學習能動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我又趁熱打鐵的教了一首關于吃的數來寶<Hungry>,在幼兒基本掌握后,我就要求孩子們根據學過的單詞對數來寶進行改編,原本以為孩子們在改編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很快就運用學過的單詞對數來寶進行了改編,興趣異常的高,思維似乎也活躍了許多,在這種親身體驗式的教育活動中,真切的感受到“孩子是學習的主體”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在這種模式下,老師教的輕松,孩子學的開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思考:
1、在沒有實物情況下如何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2、主題活動究竟如何更好的與英語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使課程真正實現整合?
3、英語教學應該怎樣更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使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師在活動中究竟該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分析:
在二期課改的促動下,我們的英語教學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更何況,語言的習得是需要環(huán)境的,雖然說三至六歲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時期,但畢竟英語對孩子而言是陌生的,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我們所要培養(yǎng)的是孩子對將來學習的一種興趣,我們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的知識,這不應該成為我們開展教學的唯一目標,我們所要關注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表現,包括智力、情感、語言、音樂等多方面的,如果為了追求一時的結果,而抹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那么,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的英語教學不應該把它作為一種任務強加于孩子,否則受苦的還是孩子。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適合孩子、孩子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內容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才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而教師的作用,就是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設好的語言環(huán)境,身體力行,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