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學策略論文 > 正文

主題探究式教學模式

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8 09:27:09

說兩句

  導讀:通過運用學習過程評價,給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者緊迫感,從而強化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的方法,是通過實驗得出的首選方法;評價既可以是隨機地、靈活自然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的問題與練習,讓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

  主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資源的自主性學習的模式,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模式的很好的補充。由于該模式需要花費的時間長,增加了教師和學生負擔,所以應該適宜地采用。

  模式流程:搜集素材—自學質疑—小組研討—組際交流—全班溝通—過程評價。

  搜集素材

  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指讀書本上的知識,也就是文本內容,一篇文章無論長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知識,學生讀上幾遍掌握基本內容后,就不再有讀的興趣,知識拓展的空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網絡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全新的感受,使閱讀的對象從抽象的文字擴展為圖像、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媒體交織的境界,這種全新的跨時空的閱讀方式,將學生的閱讀與感受、體驗與想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和效率。所以,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們一般不讓學生去讀多少遍課文,而是布置網上作業(yè),讓學生上網查尋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并將所查到的知識下載到自己的素材庫中。

  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前,我們讓學生上網搜索并查找與“雙龍洞”有關的信息,學生通過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到雙龍洞的網址www.toursl.com,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并將有關的信息下載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為以后同學之間進一步的交流做好了準備。

  自學質疑

  目前學生大多是帶著“老師的問題”去“思考”。“老師的問題”對學生思維雖有導引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卻限制了學生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展,限制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影響了學生自主意識與個性的發(fā)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若能夠積極思考,主動質疑問難,就能一改“被動接受”為 “主動發(fā)現”,從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老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例如:在上例教學中,教師不必急于提出問題,而是先組織學生上機瀏覽查尋結果,讓他們仔細交流并閱讀每個同學查尋到的與雙龍洞有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信息,如:景區(qū)新聞、自然風景、歷史文化、旅游服務、在線觀景、金華旅游和風景論壇等,讓他們在閱讀與欣賞中獨立思考,主動發(fā)現并自覺質疑。如:文中描寫與網上資料的不同:孔隙比原來大得多;內洞不再是一團漆黑,而是燈火通明;文中描寫內洞的兩條龍蜿蜒盤旋,而網上介紹龍頭在外洞,龍身在內洞等。

  小組研討

  這一階段的學習,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采用小組網上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廣泛交流,甚至相互爭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競爭,使課堂交流呈現多維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這既為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群體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得以增強。

  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學生產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維,加深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質量,同時也增強了小組優(yōu)勝的信心,促進了組內成員對學習任務和學業(yè)競賽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例如:在上例中,老師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在小組討論中的視導,包括觀察、檢查、啟示、指導、示范和搜集信息等。

  組際交流

  小組研討,合作探索的結果僅僅代表了一個組的觀點,思維的角度與對問題的認識難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通過組際間群體交流,就可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積極性,形成網絡式的立體交流。教師要注意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和歸納,找出規(guī)律,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得以增強,從“學會”向 “會學”方向轉化,從而積極主動探索新知,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古井》一文的學習中,通過小組積極匯報、爭辯及老師的引導、點撥,學生對課文把“古井比作母親”這個比喻句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我們首先設計了一個類似于“電子公告板”的“課堂討論區(qū)”界面,學生在自學一段時間后,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自學、預習的內容進入討論區(qū),并解答學生的疑難,這時,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刻出現了,電腦畫面上一下子出現了許多問題:一旬是12歲還是10歲?“年過六旬”到底是多大?“門前的路面濕漉漉的”鄉(xiāng)親們怎么走?為什么各家各戶不安裝自來水而一定要到古井去取水呢?老黨員的女兒明知父母身體不好,為什么不留下來照顧他們呢?……更為精彩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求索的思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都會踴躍談出自己的收獲:

  一位同學在網上談到:“我們最喜歡‘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這句話,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鄉(xiāng)親們離不開這口古井。古井不僅為鄉(xiāng)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還陶冶著鄉(xiāng)親們的品格,就像媽媽不僅關心我們的身體,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一樣。”

  另一位同學通過“電子舉手”問:“老師,既然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就不應該把‘古井’比作‘母親’,我們認為將‘古井’比作‘乳房’會更合理一些,因為乳汁是從乳房里流出來的。”

  看到這個問題后,我頓時驚住了,想不到孩子的思維卻是如此的神奇!我將這個問題發(fā)布到了“電子公告板”上。這個問題極具轟動效應,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在班級“電子公告板”上發(fā)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要把‘古井’比作‘乳房’的話,得首先把‘大地’比作‘母親’,這樣才合理。”

  “比作‘乳房’不如比作‘母親’親切。”

  ……

  全班溝通

  新授內容之后,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鞏固練習,可使知識在學生思維中進一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的能力。練習時,教師既可以巡視課堂,加強對各類學生的網上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小組配合,借助優(yōu)等生幫助其他同學,使優(yōu)等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其他學生則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生自主學習文中雙龍洞的知識后,教師引導拓展,出示練習目標,讓學生進一步談出自己所了解的雙龍洞,讓學生再次上網,進行知識的鞏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到:雙龍洞拇指泉的景色、雙龍洞的傳說、洞內有冬暖夏涼的特點等。

  過程評價

  過去我們對學生做的評價多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但是,從對學生選擇、運用學習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評價較少。事實表明,注意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結果是否得當,顯得特別重要。

  經過多次的實驗操作,我們初步確定的評價內容為:學生網上查閱資料的積極性及注意程度、教師提出自主學習的任務時學生的響應行為情況、學生在課堂上依據教師(個人、同學)提出問題獨立處理的情況;任課教師對每位實驗學生的總體評價,學生對自己的個人鑒定、評價、介紹;學生隨時撰寫、發(fā)表、獲獎的作品、證件;以及學習過程的隨筆感受等等。每一項內容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實驗教師人手一份,以便填寫表格中的數據,表格中的數據采集有的是隨機性的,有的是階段性的,還有的是長期性的。

  不僅如此,我們還將評價活動主要完成的信息、步驟、內容等記入評價活動檔案,供從事類似評價工作的人員參考、改進,并采用“文件夾”的形式為每一個參加評價的對象、評價工作人員建立數據庫,記錄他們參與評價活動的種種狀態(tài)、信息和數據。

  通過運用學習過程評價,給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者緊迫感,從而強化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的方法,是通過實驗得出的首選方法;評價既可以是隨機地、靈活自然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的問題與練習,讓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

  出處: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作者:王清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