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13 16:19:40
導讀:在實施科技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讓家長成為課程建構的合作者。在大班“手機”的科技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充分發(fā)揮家長的智慧與力量,讓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收集各種有關手機的圖片,信息。家長的力量真是潛力無窮,他們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和孩子一起收集到了各種不同的手機信息,從而為孩子們的交流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沐浴著課程改革的金色陽光,我園教師在汲取新《綱要》精神養(yǎng)料的同時,認真分析了本園現(xiàn)狀,便勇敢地步入了科研興園的陣地,開展了《科技園本課程的建構》研究。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努力凈化觀念,反復裝備素質(zhì),與家長、孩子成了課程建構的合作伙伴,科技課程成為了展示我們成長和進步的舞臺。
一、培養(yǎng)學習型、研究型師資是構建科技園本課程的基點
師資隊伍的含金量與課題研究的效度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為補充的,新《綱要》提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呼喚具有前瞻性理念、睿智性思維、平等型伙伴關系的幼兒教師。在課程改革的熱潮中,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其意義不在于追趕時髦、嘩眾取寵,而是需要我們用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去踐行新理念,在教師專業(yè)成長平臺上,去學習、反思、探究、創(chuàng)造,以充分展示科研工作的形美和神美。在我園科技園本課程的構建過程中,我們始終將優(yōu)化師資隊伍作為課程建構的重要基點。
1、在學習中積淀
當今時代,誰優(yōu)先獲得了信息,誰就獲得了最佳發(fā)展的主動權。《科技園本課程的建構》課題立項之后,我們就組織教師開展了全園式充電活動,幫助教師解讀《綱要》,導學與課題相關的前沿信息,鼓勵教師認真摘錄與課題研究相關的信息資料,引導教師帶著問題與困惑去學習反思,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教育故事,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交流教科研信息、課題研究階段情況,分享研究的成果及快樂,從而確保了課題研究朝著穩(wěn)步的方向發(fā)展。
2、在研究中提高
我們首先在教科研活動的實效性上做文章。做到業(yè)務學習不搞形式,教科研活動不擺花架子,讓教師們不僅學有所得,更要學有所思。圍繞更新課程觀念這一目標,在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時,我們著力營造平等式、發(fā)現(xiàn)式、研討式、互動式的活動氛圍。經(jīng)常組織教師開展主題研討、教學沙龍等活動,將教師在實踐課程的過程中所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或出現(xiàn)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拿出來供大家展開研討,最后達成共識。另外,我們還建立了合理的教科研獎懲機制并制定了教師專業(yè)成長規(guī)劃,開展重點培訓和考核活動,使教師變外壓為內(nèi)壓,變被動為主動。我們用賞識、信任的眼光,關注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通過專題講座、論壇、公開教學研究等多種形式,不斷地為教師提供展示、鍛煉自己地平臺和機會,逐漸地增強教師學習研究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3、在交流中互補
在課程建構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為教師搭建教、學、研相長的發(fā)展平臺,通過相互聽課、教學研討活動、好課評比、骨干教師示范展示等活動,幫助每一位教師在面對面的實景研討中,解讀《綱要》精神,促進新理念與教育教學行為的有效轉化。在每一次的聽課活動中,我們要求聽課者事先了解活動目標,帶著問題去看活動場景,課后與執(zhí)教者及時交換意見,取長補短,共同受益。
二、促進幼兒自主化、多元化發(fā)展是構建科技園本課程的焦點
教師是科技課程的主要決策者、實踐者,而幼兒則是課程創(chuàng)新的最大受益者。在構建我園科技課程時,我們將課程的價值趨向定位于促進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fā)展上,在課程實施地過程中,我們努力轉變教師的角色觀念,豐富指導策略,變傳承式的保姆教學為以幼兒為主體的構建式學習,在活動中,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與幼兒樂在同一起跑線上。
1、孩子投放探究的材料、創(chuàng)設探究的環(huán)境
科學教育重在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地科學環(huán)境,提供幼兒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去探索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觀察、親自操作的科學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構建經(jīng)驗,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缎戮V要》在科學領域中也明確指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科技活動時,我們從孩子的發(fā)展需要入手,改變過去傳承式的由教師灌輸?shù)慕逃J,通過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導幼兒操作探索,從而使他們在與這些材料的互動中主動地構建知識,獲得發(fā)展。
2、讓幼兒的主體性得到張揚
將幼兒的教育權、發(fā)展權放心地交給幼兒,讓所有的教育活動與環(huán)境建設都能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大膽與幼兒一起分享課程決策權,采用無圍墻、零距離的溝通形式,營造民主平等的互動氛圍。在實踐中,我園教師學會了走近孩子、觀察并傾聽孩子,學會了引導孩子發(fā)問,帶著問題與孩子一起探究,做到了與孩子一起分享共同成長的每一份快樂!孩子們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三、開發(fā)與利用本土資源是構建科技課程的亮點
1、以科技教育為載體,將本土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
我園地處江南古鎮(zhèn)—蕩口鎮(zhèn),是一個有著較深文化底蘊的歷史古鎮(zhèn),歷來有許多的科技名人,蕩口鎮(zhèn)工業(yè)發(fā)達,素有彩印之鄉(xiāng)的美譽,全鎮(zhèn)有大小彩印廠300多家,多年來,我們的彩印技術不斷地更新,日新月異的彩印技術是對幼兒開展現(xiàn)代科技教育的現(xiàn)成教育資源,于是,我們就充分利用這些社區(qū)教育資源,把孩子的活動從課堂拓展到社區(qū),我們帶著孩子去參觀科學家華蘅芳的故居,參觀錢偉長的塑像,通過尋找名人的足跡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我們還帶著孩子來到彩印廠,聽彩印工人介紹紙盒的制作過程,參觀五色印刷機的印刷流程,讓孩子們在彩印廠的耳聞目濡中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我們蕩口人民帶來的巨大貢獻,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活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人為本,將人文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
在實施科技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讓家長成為課程建構的合作者。在大班“手機”的科技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充分發(fā)揮家長的智慧與力量,讓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收集各種有關手機的圖片,信息。家長的力量真是潛力無窮,他們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和孩子一起收集到了各種不同的手機信息,從而為孩子們的交流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而孩子在與父母的收集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手機的知識、信息。同時也知道了獲取這些信息的方法、交往能力也在此過程中獲得了發(fā)展。讓家長參與我們的教育活動這一舉措不僅使家長進一步了解了我們的教育,增進了家園之間的互動,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益,真是一舉多得。
在共同成長的理念引領下,我園的科技園本課程的內(nèi)涵在不斷拓展、完善,它帶給我們教師、家長、幼兒無盡的喜悅和歡樂!
無錫市蕩口中心幼兒園 華立萍 浦燕芬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