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1-08 20:19:04
大多數(shù)產婦在產后頭幾天,往往會發(fā)生便秘。雖不是大病,但也頗不舒服,還可引起腹脹,食欲下降。此外,大多數(shù)產婦懷孕期間,由于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患有程度不同的痔瘡,便秘會加重痔瘡的癥狀。這些,都影響產褥期身體恢復。
一、產后媽媽為何得痔瘡?
痔瘡是個常見病,其形成原因很復雜,一般在需經常站立或長期坐位工作的人群中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產后得痔瘡多半是妊娠期痔瘡的遺留問題。懷孕后,體內會產生多量性激素,由于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胃腸道平滑肌的脹力減退,蠕動減少、減弱,使食物在胃里排空推遲,在腸里運輸時間延長,導致糞便在結腸中潴留時間過長,水分減少,糞便變得干結,而易發(fā)生便秘,使排便時需要用力摒氣,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盆腔靜脈回流不暢,發(fā)生痔瘡。
分娩時,由于用力摒氣也可導致痔瘡的發(fā)生。
二、產后防病保健之產后謹防痔瘡
第一、勤喝水、早活動。
由于產后失血,腸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造成便秘,而勤喝水,早活動,可增加腸道水分,增強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第二、少食辛辣、精細食物,多食粗纖維食物。
一些婦女產后怕受寒,不論吃什么都加胡椒,這樣很容易發(fā)生痔瘡。同樣,過多吃雞蛋等精細食物,可引起大便干結而量少,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較長,不但能引起痔瘡,而且對人體健康亦不利。因此,產婦的食物—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纖維素較多的食品,這樣消化后的殘渣較多,大便時易排出。
第三、勤換內褲、勤洗浴。
不但保持了肛門清潔,避免惡露刺激,還能促進該部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水腫,預防外痔。
第四、早排便、早用開塞露。
產后應盡快恢復產前的排便習慣。一般3日內—定要排—次大便,以防便秘;產后婦女,不論大便是否干燥,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開塞露潤滑糞便,以免撕傷肛管皮膚而發(fā)生肛裂。
三、產后發(fā)生痔瘡了怎么辦呢?
痔瘡有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之分,以內痔為例,常見癥狀是無痛性、間歇性便血,早期便血多數(shù)是由便秘引起。
內痔一種情況是,痔瘡在大便后脫出肛門外,便后可自行回復。還有一種情況是,當痔瘡脫出肛門外而不能回復,痔瘡呈紫色,會發(fā)生難忍的疼痛,產后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哺乳期患痔瘡,如果無其他癥狀,僅僅有痔瘡,可不作特殊治療,但需要保持大便通暢,便后清潔,避免感染。如果伴隨其他癥狀則需要去醫(yī)院檢查治療。開刀治療必須遵醫(yī)囑。
對于慢性便秘的病人,建議可以多食水果及谷物食物,通過飲食調節(jié)來建立通常排便,改變用力摒氣排便的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