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的語言教育價值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06 09:47:14

說兩句

  導讀:幼兒園戲劇教育可以在語言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語言運用三個方面對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戲劇教育成為語言教育重要媒介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夠為學前兒童提供以角色身份進行語言表達的虛擬場合和有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

  在我國,“戲劇”與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聯(lián)系主要在故事表演和表演游戲兩種教育活動中得到體現(xiàn)。在故事表演中,人們關注學前兒童的語言“復述”能力;在表演游戲中,人們關注學前兒童的語言“對話”能力。但是,與此相關的研究僅僅將戲劇作為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一種手段,尚未深入挖掘和分析戲劇對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價值。

  在西方,兒童戲劇教育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形成了創(chuàng)造性戲劇(CreativeDrama)、戲劇教學(DramainEducation)、劇場教育(TheatreinEducation)、過程戲劇(ProcessDrama)等多種戲劇教育流派。這些流派從不同角度和層次闡述了戲劇與語言教育的緊密聯(lián)系。尤其是戲劇教學流派,將戲劇視為一種教學的手段(DorothyHeathcote&GavinBolton1995),〔1〕強調(diào)戲劇教育的過程性而非結(jié)果性。這一流派從多種維度分析和探究了戲劇對于語言教育的意義,包括戲劇對于語言教育重要性的研究(Edmiston,Enciso&King,1987;RatrickVerriowr,1985)、〔2〕戲劇教育中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研究(RichardCourtney,1968)、〔3〕戲劇與口頭語言教育研究(JohnW.Stewig,1973;GeraldineB.Sik,1977;BrownVictoria,1990;ButtonStuart,2006)、〔4〕戲劇與第二語言教與學的研究(MaleyAlan&AlanDuff,1982;ByramMichiael,1998)〔5〕以及戲劇與文字、文學教育的研究(JaneIleneDavidson,1996;JaneWagner,1994)〔6〕等。這些研究全方位地展示了戲劇對于語言教育的價值以及戲劇在語言教育中的具體教學方法。但是,目前理論界尚缺乏有關戲劇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價值的專門研究,也沒有系統(tǒng)地從兒童語言學習的整合觀的角度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自2001年以來,筆者開始進行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專門研究,試圖挖掘戲劇教育對學前兒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價值,尤其是對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價值,并探尋其形成的本質(zhì)原因。筆者以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三個和尚”為例,詳細介紹學前兒童戲劇教育對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價值。

  一、研究設計

  “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是由藝術(shù)作品(動畫片《三個和尚》)導入的主題活動。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由故事《三個和尚》(由民間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發(fā)展而來)改編而成。動畫片《三個和尚》因其幽默的漫畫、詼諧的音樂和個性鮮明的人物造型,備受學前兒童的喜愛。

  戲劇主題活動一般包括主題開啟、生活體驗、戲劇工作以及模擬劇場四個環(huán)節(jié)。就“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來看,在主題開啟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兒童整理他們對于動畫片《三個和尚》的各種已有經(jīng)驗,使他們已有的經(jīng)驗向戲劇經(jīng)驗轉(zhuǎn)化和拓展。具體活動有“我們一起看動畫片”、“故事《三個和尚》真有趣”等。生活體驗環(huán)節(jié)包括角色體驗、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等活動,兒童可以在生活情境中獲得多種知識經(jīng)驗,并嘗試利用已有經(jīng)驗解決問題。具體活動有“到棲霞寺認識和尚”、“我眼中的三個和尚”、“和尚的衣食住行”、“挑水和抬水”等。戲劇工作是整個戲劇主題活動的核心,包括兒童“演員”的表演工作以及從中逐步分化出來的舞臺美術(shù)、音樂音響、劇本、導演等工作。具體活動有“我是小和尚”、“我演的和尚像不像”、“創(chuàng)編《三個和尚》劇本”、“我們的‘大五班劇場’”等。在模擬劇場環(huán)節(jié),兒童通過演出充分體驗到演員、導演、道具師、音響師等各種戲劇藝術(shù)家在劇場里的創(chuàng)作與合作。具體活動有“‘大五班劇場’開演了”、“創(chuàng)造性表演:寺廟著火以后”等。

  “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在一所以藝術(shù)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大班展開。該班執(zhí)教教師2名①,兒童38名。

  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方法,筆者與執(zhí)教教師一起作為研究者,共同深入到教室活動現(xiàn)場,進行合作性研究。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她們親身投入到行動—反思的研究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尋找并設計解決方案,反思行動結(jié)果。研究者在現(xiàn)場記錄該班兒童的所有語言行為,并根據(jù)以下研究內(nèi)容加以歸納:(1)關于主題語義的理解類型。將兒童戲劇表演的動作和表情進行整體歸類,并呈現(xiàn)有代表性的描述性資料。(2)關于新詞和句法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全班兒童戲劇表演中出現(xiàn)頻率達到2/3及以上的新詞和句法結(jié)構(gòu)。(3)關于語言運用能力。呈現(xiàn)在全班2/3及以上兒童中出現(xiàn)的相關語言行為。

  二、結(jié)果與討論

 。ㄒ唬╆P于語言內(nèi)容:戲劇教育與學前兒童的語義理解

  1.對于主題的語義理解

  “三個和尚”這一主題的含義滲透于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之中。在“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中,教師沒有利用諺語字面的含義與兒童探討該主題的含義,而是通過師幼共同建構(gòu)的欣賞、體驗、戲劇工作以及模擬劇場演出等一系列戲劇教育活動,讓兒童以戲劇符號表達的方式,用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感悟、體驗、發(fā)現(xiàn)這一諺語的深刻內(nèi)涵,進而在教師引導下逐步呈現(xiàn)對主題語義理解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見表1)。從表1來看,對于“一個和尚挑水喝”,大班兒童表現(xiàn)出“高興型”、“辛苦型”和“認真型”三種語義理解,他們的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一語句的內(nèi)涵,深刻地反映了“一個和尚挑水喝”時的愉悅、辛勞和堅持不懈。對于“兩個和尚抬水喝”,大班兒童作出了“安靜型”、“游戲型”和“理智型”三種語義理解,生動地詮釋了兩人“合作”完成一項任務的各種情形。“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主題活動的核心,大班兒童以“生氣型”、“逃避型”和“煩惱型”的語義理解,出神入化地演繹了這一語句所蘊涵的人物內(nèi)心微妙的情感,有的不想讓自己吃虧,卻為“沒水喝”生氣;有的對“沒水喝”的局面漠不關心;有的看到誰都不愿吃虧而為之煩惱。“戲劇通過動作來創(chuàng)造意義,并通過做與體驗想法來提供理解方式。”〔7〕本研究正是充分發(fā)揮了戲劇在意義理解與意義創(chuàng)造方面的雙重功效,鼓勵學前兒童用戲劇符號理解意義和表達意義,從而實現(xiàn)對語義的深刻理解。

  2.對于詞義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兒童早期語言的詞義很難達到概念水平,兒童的詞義理解過程是將詞的語音形式與事物引發(fā)的表象建立某種等值關系,這種關系常常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8〕學前兒童必須依賴詞語出現(xiàn)時所發(fā)生的活動或現(xiàn)象等綜合情境才能真正理解詞義。在“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戲劇教育有助于兒童在新詞的語音與其所代表的表象之間建立一種體驗性的聯(lián)系。比如大班兒童最初以為“和尚”就是剃著光頭、穿著袍子的人,在參觀棲霞寺時還錯把正在表演武術(shù)的光頭小演員當作“小和尚”,但是通過感受和扮演各種各樣的和尚等一系列活動,兒童知道和尚不僅剃著光頭,穿著長袍,而且頭頂上要有戒疤,只能吃素食,還必須住在寺廟里拜佛、打坐、念經(jīng)。由此兒童對“和尚”這一名詞與該詞相關的活動和情境建立了聯(lián)系。表2說明,大班兒童在本次主題活動中出現(xiàn)的主要新詞涉及名詞、動詞、副詞和形容詞等,這些新詞與兒童的看、聽、聞、做等直觀體驗相應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融入兒童的語言體系中。同時,研究者發(fā)現(xiàn),每組新詞分別類屬于“佛教”、“打水”、“身體感覺”等范疇,形成了各自的語義場(見表2)。語義場就是“通過不同詞之間的對比,根據(jù)它們詞義的共同特點或關系劃分出來的類”!9〕比如圍繞“打水”這一范疇,大班兒童學會了一系列相關詞語,與打水工具有關的“扁擔—滑輪”,與盛水器具有關的“水缸—水桶—水瓢”,與打水方式有關的“挑水—抬水—舀水”。正是由于戲劇情境的相互聯(lián)系性與豐富性,學前兒童才能圍繞某一個新詞擴展出其他多個相關詞語,不僅豐富了詞匯量,而且在各個詞語間建立聯(lián)系,充實了詞語的意義。

  (二)關于語言形式:戲劇教育與學前兒童句法結(jié)構(gòu)的掌握

  在“三個和尚”戲劇主題活動的行動研究中,教師隨時記錄兒童在戲劇表演中的臺詞,尤其是被重復使用的句法結(jié)構(gòu),并且結(jié)合記錄資料,有意識地提醒兒童多次使用這些句法結(jié)構(gòu)。由于角色特點及其相關情節(jié)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角色的語句在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上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學前兒童在扮演這些角色時,會主動完全模仿或選擇性模仿同伴在扮演相同角色時的語言。以“小和尚”這一角色為例,兒童呈現(xiàn)出許多經(jīng)常被重復使用的句法結(jié)構(gòu)(見表3)。例如,對于句子“我一個人在廟里……”,許多兒童重復了主語部分“我一個人在廟里”,替換了不同詞性的謂語部分“害怕”、“多冷清”、“悶死了”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正是這些固定的句法結(jié)構(gòu)幫助學前兒童學會創(chuàng)作不同意義的句子。另外,大班兒童的句法結(jié)構(gòu)在多次戲劇表演中逐步得到完善,比如“就”字出現(xiàn)在復合句“你來了,我就有朋友了”中,使得句子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又如出現(xiàn)在動詞謂語與補語之間的“得”字,使“把”字句“你這樣把我壓得很痛的”更加規(guī)范和明確。

  (三)關于語言運用:戲劇教育與學前兒童的語言交流能力

  在戲劇情境中,角色之間的對白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造了虛擬的語言交流場景,他們以戲劇角色的身份去“聽”與“說”。這尤其符合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在模擬劇場活動中,為了使小和尚、瘦和尚和胖和尚這三個角色之間的對話順利進行,兒童逐漸提高了自己的三種語言運用能力,即外部環(huán)境感知能力、語言操作能力和心理預備能力(見表4)。有關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的研究表明,在學前兒童的“回答”語言行為中易出現(xiàn)答非所問、有問無答、回答滯后等現(xiàn)象!10〕這與學前兒童對話題的理解和擴展能力存在局限有關。但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戲劇為學前兒童提供了包含人物和事件的話題,即提供了語言交流的線索(人物、地點、事件),兒童可以根據(jù)這些線索,清楚地表達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話語,更容易地理解對手或其他角色(第三方角色、第四方角色等)的話語,從而比較流暢地開展后續(xù)的角色對話,使得角色交流能圍繞主題展開,形成一個有效的語言交流空間。

  本次行動研究證明,幼兒園戲劇教育可以在語言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語言運用三個方面對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戲劇教育成為語言教育重要媒介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夠為學前兒童提供以角色身份進行語言表達的虛擬場合和有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還有助于學前兒童對于活動主題語義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幼兒園教師可以依據(jù)戲劇主題活動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實施大量戲劇主題活動,促進學前兒童的語言發(fā)展。

  參考文獻:

  〔1〕DOROTHYHEATHCOTE,GAVINBOLTON.Dramaforlearning:DorothyHeathcote’smantleoftheexpertapproachtoeducation〔M〕.Portmouth,NH:Heinemann,1995.

  〔2〕CECILYO’NEILL.Dialaogueanddrama:Thetransformationofevents,ideaandteachers〔J〕.LanguageArts,1989,66(5):528.

  〔3〕RICHARDCOURTNEY.Play,drama&thought:Theintellectualbackgroundtodramaticeducation〔M〕.2nded.London,Cassell,1968.

  〔4〕BUTTONSTUART.Dramaandlanguageintheclassroom〔J〕.ForumforPromoting3-19ComprehensiveEducation,2006,48(1):79.

  〔5〕BYRAMMICHIAEL.Languagelearningininterculturalperspective:Approachesthroughdramaandethnography〔M〕.Cambridge,U.K.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6〕JANEILENEDAVIDSON.Emergentliteracyanddramaticplayinearlyeducation〔M〕.Albany:DelmarPublishers,1996.

  〔7〕CAROLTJONES.Teachinglanguageartsskillsthroughdrama:Theshortdialogue〔J〕.DramaandLanguage:LearninginAction,EnglishLanguageArtsBulletin,1985,26(2):17-19.

  〔8〕魏錦虹.低齡兒童詞義理解度的發(fā)展及其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97.

  〔9〕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2.

  〔10〕樓必生,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5-146.

  作者:張金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shù)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