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用滲透思維建設幼兒園課程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7 22:53:20

說兩句

  導讀:中國幼兒教育百年的發(fā)展史,也是中國幼兒園課程百年的成長史。從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園的開辦起,應該教幼兒什么,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即幼兒園應有怎樣的課程,一直是中國幼兒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

  寧波北倫新蕾幼兒園:虞永平

  編者按:南京師范大學“幼兒園領域滲透課程研究”課題組組織了近二十個幼兒園、數十位幼兒園教師開展了幼兒園領域滲透課程的研究,這是對五大領域課程研究的深入和發(fā)展。本課程研究充分借鑒現代課程理論和有關兒童發(fā)展及學習的理論,深入分析了領域課程和主題綜合課程各自的優(yōu)勢與小不足,力求吸收這兩種課程的長處,同時盡可能避免它們的不足。本課程采用以領域為主線,以話題為輔線的研究技術路線,貫徹領域滲透的思想,落實從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促進主動的有聯系的學習及以多種方式學習等原則,具有整合性和趣味性的特點。

  一、百年幼兒園課程發(fā)展告訴我們什么

  中國幼兒教育百年的發(fā)展史,也是中國幼兒園課程百年的成長史。從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園的開辦起,應該教幼兒什么,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即幼兒園應有怎樣的課程,一直是中國幼兒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百年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歷史,折射出了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領域的困惑和迷茫,折射出了中國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園課程的思考和探究。從1903年到20世紀20年代初,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是課目型的,分類很細,如行儀、訓話、幼稚園語、手技、唱歌、口語、游嬉等,明顯模仿日本幼兒園課程。后期,本國化的跡象很明顯,但總的看來這種課程比較細碎,范圍較窄。20世紀20年代開始,中國幼兒園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歷程,其標志是1923年陳鶴琴在南京創(chuàng)辦鼓樓實驗幼稚園,這意味著關注中國國情、關注中國幼兒的幼兒園課程在實踐和實驗中產生。鼓樓實驗幼稚園的單元課程是中西方文化的匯合,是時代與傳統的交融。它以進步主義思想為基礎,改變了幼兒園課程細碎、割裂的狀況,注重了不同科目間橫向的聯系。期間,張雪門等教育家的實踐和探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20多年中,關注幼兒的生活,注重幼兒園課程的橫向和縱向聯系,一直是幼教先驅們努力探討的課題。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幼兒園課程深受蘇聯的影響,采用分科課程,將幼兒園課程分為體育、語言、認識環(huán)境、圖畫和手工、音樂、計算等項目,到1981年,課程內容又有新的劃分,包括生活衛(wèi)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等八個方面。這種課程,一方面使我們對課程內容系統性的把握不斷深入,結合知識的邏輯和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邏輯呈現系統的課程內容,這種價值不容低估;另一方面,限于當時的教育觀和課程觀,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不同學科內容之間的割裂情況事實上已經出現。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幼兒教育領域出現了新的活力,綜合性的幼兒園課程開始出現,其實這是對單元課程的回歸。這種課程強調首先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以大自然、大社會中的事件、現象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同時關注知識的邏輯性。應該說,這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實踐,但是這種課程從編制到設計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對綜合的觀念把握不透,很可能會出現還原到分科課程上來的現象,或者出現幼兒重要的發(fā)展目標被遺漏或內容的難易、繁簡倒置等現象。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的領域課程是對分科課程的一種發(fā)展,它對課程內容整合的程度大于分科課程。同時,領域課程也開始關注不同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系,但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技術和策略。

  直至今天,我國幼兒園的課程幾乎就是兩種生存狀態(tài):期待擁有系統性的綜合課程和期待擁有橫向聯系的領域課程,也許在它們之間還存在由于系統性、綜合性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中間形態(tài)。這種期待意味著沒有真正完善的課程,這種期待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動力。我認為,現今課程的研究和優(yōu)化可以從兩條路線切入:一是以領域為實,以話題(或主題)為虛的路線;一是以主題為實,以領域或學科為虛的路線。

  二、幼兒園課程滲透的基本思想

  本文討論以領域為實,以話題(或主題)為虛的課程優(yōu)化路線!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這意味著課程不能單單關注領域,也要關注領域劃分的多種可能,還要關注不同領域間的相互滲透。沒有相互滲透的領域是背離當今的教育觀和課程觀的。什么是相互滲透?相互滲透就是不同的課程領域之間產生有機聯系,就是實現課程的整合。整合不只是綜合性主題課程的任務,而是所有幼兒園課程的共同任務。充分的、合理的、相互滲透的領域課程,就是擁有橫向聯系的領域課程。其實,領域間相互滲透的思想,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過。陳鶴琴先生把幼兒園課程中健康、語文、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活動稱為五指活動。把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比喻為人的五個手指,同生于一掌,血脈相連,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的整體,這是陳鶴琴先生對五大領域相互滲透作出的形象而生動的解釋。

  三、如何實現課程的相互滲透

  以領域為實,以話題(或主題)為虛的課程研究和優(yōu)化路線應該關注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1。熟知領域。幼兒園課程的領域不只是一個知識系列,它應是充分反映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的經驗的系列。從這個意義上說,熟知領域關鍵是熟知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了解我國幼教界長期以來研究、總結的適宜于幼兒的活舌動和經驗,深入分析幼兒生活的特點,按照從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選擇和組織各領域教育經驗。對不同領域內容的熟知,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證課程內容縱向聯系的關鍵所在,更是保證幼兒發(fā)展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

  2。尋找話題。話題作為課程設計和實施的虛線,并不直接呈現在課程文本之中,文本中可見的只是領域,但話題對課程組織的作用卻是不可或缺的。說到底,話題的作用就是使不同的課程領域在保持領域自身系統性的同時,與其他領域產生橫向關聯。什么樣的話題能夠使不同領域的內容產生關聯?我們認為,越是生活化的話題,越能把不同領域的課程內容聯系起來。生活是課程內容產生有機聯系的背景和根源,幼兒的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本來就是整體的、生活化的,話題使領域課程進一步回歸生活。

  3。話題內的領域滲透。熟知領域和精心選擇話題,使不同領域在保持領域系統性基礎上的橫向關聯、滲透產生了。領域間的滲透體現了不同領域經驗的一種必然的、固有的聯系,滲透使這些聯系恢復和還原。當然,不同的話題可能與不同領域的關聯程度是不同的,在同一個話題中,有些領域的滲透程度高些,有些領域的滲透程度低些。但是,一個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話題必然能讓所有領域產生關聯。

  4。一日生活間的滲透。幼兒園課程的滲透不只是話題內的滲透,還包括一日生活中日常生活、專門的學習活動及游戲等環(huán)節(jié)之間活動和經驗的滲透。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一日生活中的有益經驗就是幼兒園課程。關注一日生活不同環(huán)節(jié)之間經驗的滲透,有利于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幼兒園教案網www。chinajiaoan。cn]

  5。活動內的滲透;顒觾鹊臐B透是課程滲透的關鍵。沒有只能進行某個領域學習的活動,任何活動都可以實現領域間的滲透。對活動中具體、感性的經驗經常無法也沒有必要作領域區(qū)分,不同領域的經驗有機地膠著在一起,幼兒獲得的經驗是整體的;顒觾鹊臐B透必須是有機的、隨意的,而為滲透而進行的滲透則可能是漫無邊際的,也可能是拼湊的。總之,領域滲透課程是解決當前幼兒園課程發(fā)展遇到的瓶頸之難的一種有益嘗試。這種嘗試的成效取決于課程設計者和實施者的滲透意識,有滲透的意識,有滲透的習慣,有滲透的能力,是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實施者的重要素養(yǎng)之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