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4 11:30:31
導讀: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孩子多動是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似乎多動只能危害兒童的成長,而不可能給孩子帶來任何好的方面。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觀點是偏頗的。
在電梯里遇見12樓的媽媽牽著掛著一行淚的小杰。“怎么哭啦?”
“一早就鬧著不肯上學,被爸爸修理了!”
“怎么不愿上學呢?是不是挨老師批評了?還是有小朋友欺負你?”
小杰抽著鼻子搖著頭說:”不是,是上學不好玩!”
小杰媽媽聽了用手指狠狠的點了點小杰的額頭生氣的說:
“就知道貪玩,上學是為了要讓你學習的,不是讓你去玩的!”
“學習”和”玩耍”真的是完全對立的嗎?”
望著哭哭啼啼被媽媽拽出電梯趕上學的小杰,我想起古書上的一句話:勤有功、嬉無益。但又想到”玩”字是由“王”和“元”兩個字符所構成,“王”意為第一,而“元”的意義則為“起點”、“開始”,因此“玩”的本來意思應該是說,某個行業(yè)或領域大“王”,成功的“元”動力就是“玩”!
曾訪問過一位在臺灣音樂界被推尊為”大師”的音樂家,請教他創(chuàng)作音樂的心得,這位大師一面用根玻璃棒敲打著大大小小的玻璃杯,一面對我調(diào)皮的扮了個鬼臉說:“就是玩!玩著玩著,那音樂的旋律就會自動跑出來了!”
音樂可以用”玩”的,玩出個成績來,大家可能還容易理解和解受,因為音樂被歸之為”藝術”,是屬于心靈層面的,不須去用數(shù)字演算,仰靠外國語文去理解,可以由純屬”感覺”的靈感創(chuàng)造出來,但若想做個優(yōu)秀的電子程序設計師、物理或生物學家,也能”玩著玩著”就產(chǎn)生成績出來嗎?
臺灣有一個專門販賣電子游戲軟件的光華商場,里面許多熱銷的電子游戲軟件,設計師都是十來歲的孩子,他們都是電子游戲的玩家。
我曾訪問過其中一位年僅十四歲,卻已設計了6個游戲軟件,賺得了數(shù)百萬身家的小男孩,他是如何走向軟件設計,他擺弄著游戲機語氣輕巧的說:“就是玩啊,玩到覺得別人設計出來的游戲太簡單、沒意思,就跳出來自己設計啦!”
而他們所玩的許多游戲,大都是由日本進口,那些游戲說明書都是日文,游戲里的角色也都是以日語做對話,這些”愛玩”的孩子,為了能玩得盡興,就努力去翻査日文字典和聽日語盤片,因而個個都認識了不少日文字,也能跩上許多日語了。
曾好奇探問過一位好幾次婉拒官方聘任政務官,寧愿孤燈獨人守著一個化學研究室,一呆三十多年都不愿離開的朋友,化學研究令他著迷的原因究竟在那?他像聽人要他談熱戀情人般的兩眼發(fā)亮,滿面笑容的說:
“研究結果出來后會是啥模樣,誰都說不準,就跟開彩票一樣!你說,這多多刺激好玩!”
完全是不同的領域的工作,沒想到要做到優(yōu)秀,居然同樣需要有一顆會玩的心。
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孩子多動是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似乎多動只能危害兒童的成長,而不可能給孩子帶來任何好的方面。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觀點是偏頗的。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因勢利導,發(fā)揮多動兒童的優(yōu)勢,那么,孩子多動未必是壞事。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多動兒童的每日活動量,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精力特別地充沛,身上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勁,不停地活動,從不知疲乏和勞累。由于他們?nèi)狈ψ灾屏Γ瑳]有建立起適應不同情境(如在教室中上課,回家做作業(yè)等)的基本規(guī)則,所以常因多動而破壞課堂紀律,又降低了學習效率。近年來,兒科醫(yī)生對此十分重視,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教學輔導等方法,幫助多動兒童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一旦當多動兒童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療后,他們的優(yōu)勢就會漸漸地顯露出來:學習成績從低谷往上升,普遍擁有比較廣泛興趣,而且朝氣蓬勃。國外的追蹤研究表明:多動兒童長大成人后,在選擇就業(yè)上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比如那些耗費精力較多的職業(yè)(計算機軟件制作、銷售、股票經(jīng)紀人、藝術家或科學家等等)。因此,希望全社會和家長不要輕視他們,要正確引導,讓多動孩子發(fā)揮出他們自身的優(yōu)勢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