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3 11:44:34
導讀:營養(yǎng)專家們認為,1~6歲的幼兒期是人體智力和骨胳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孩子的消化器官機能尚未完善,咀嚼和消化能力不如成人,腸寄生蟲病多見,同時又活潑好動。如果他們長期不專心用餐,很容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體形。因此,每日應給幼兒供應五餐,食物的品種要豐富,制作要精細易消化。
自從孩子斷了奶,父母們便開始為孩子的三餐而發(fā)愁。
營養(yǎng)專家們認為,1~6歲的幼兒期是人體智力和骨胳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孩子的消化器官機能尚未完善,咀嚼和消化能力不如成人,腸寄生蟲病多見,同時又活潑好動。如果他們長期不專心用餐,很容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體形。因此,每日應給幼兒供應五餐,食物的品種要豐富,制作要精細易消化。
然而,讓孩子乖乖地把三餐吃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對餐桌上豐盛的飯菜不感興趣,偏喜歡營養(yǎng)價值很低的零食;有的孩子不愛吃自己家里的東西,到了鄰居家卻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飯時偏食挑食,在幼兒園里卻老老實實。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孩子不愛吃我做的飯呢?
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與大人的想法不一樣。要想讓孩子吃得愉快,就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不妨研究一下:零食為什么能夠吸引孩子呢?主要是它包裝漂亮、形狀可愛、吃起來有玩樂感。為了吸引孩子,生產者用盡渾身解數(shù),用孩子喜愛的卡通人物做包裝,給食物染上美麗的色彩,讓食物咀嚼時發(fā)出脆響,在食物中放進小玩具或畫片…這些辦法迎合了孩子的心理,因此得到幼兒的認同。
幼兒對食物的外觀要求比較高。如果食物不能吸引他們,他們就會將吃飯當成一種負擔。因此,為幼兒準備的食物時要把食物盡量做得漂亮一些,讓食物色彩搭配得五彩斑斕,形狀美觀可愛。這樣,幼兒感到吃飯這件事本身便充滿樂趣,自然會集中精力。孩子不喜歡吃雞蛋嗎?把雞蛋做成太陽的形狀,放在白盤子中,然后搭配上豌豆莢或菜葉,再用番茄片做成花,也許他就會樂于品嘗太陽的滋味。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嗎?將它切成薄片修成花朵形狀,和甜玉米粒一起放在米飯的表面蒸熟,孩子也許就會愿意把花朵吃下去。把面食做成動物的形狀,把米飯做成三角形的飯團,頂上綴些海苔絲和火腿絲,把煮雞蛋切成環(huán)狀的薄片,都能讓孩子受到吸引。
孩子喜歡用手來抓東西,喜歡能夠一口放進嘴里的東西。因此,塊狀食物的體積要小,不要讓幼兒感到總也吃不完。不妨做些特別小的饅頭、包子、飯團之類,讓幼兒感到這是屬于他的食物,增加就餐時的“成就感”。
幼兒對餐具往往很感興趣,喜歡挑盤子挑碗。在吃飯時,最好給孩子準備專用的小碗、小盤和小勺,形狀和花樣都要符合他的愛好。餐具的質地宜選仿象牙、仿磁的無毒塑料,以免摔壞后使孩子受傷。
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應當循序漸進地給孩子增加食物的品種,讓幼兒漸漸接受多種口味的食物。父母一方面將食物的外觀制作得富有情趣,一邊又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介紹這種食物的特點,幼兒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例如,在給孩子吃蘿卜之前,先講小白兔拔蘿卜的故事,然后給孩子看大蘿卜的可愛形狀,最后將它端上餐桌,孩子可能就會高高興興地品嘗小白兔的食物。
為了讓孩子喜愛家庭餐桌上的食品,父母應當經(jīng)常贊美孩子的食物,讓他感到家里的食物是可愛的、獨一無二的。超市中的零食人人都可以買到,而媽媽做的美麗食物卻只有自己能夠吃到。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烹調的食品產生自豪感和歸屬感。
把兒童的食物制作得富有情趣,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吃飯――這就是生活中最美麗的事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