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1 14:34:10
導讀:兒童思維分析力差,模仿性很強,長此下去,兒童只對電視節(jié)目感興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性格變得孤獨,嚴重的可出現(xiàn)反常的心理狀態(tài)。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不否認看電視對開發(fā)小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體時代對兒童產生的影響是利弊共存的,而且兒童的大腦仍在發(fā)育當中,如何防范以電視為代表的多媒體對他們產生傷害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1、電視,你能看到的傷害--影響生理發(fā)育
電視輻射損害視力的發(fā)展,看電視和玩電腦是主要罪魁禍首。因為光電媒體的熒光屏跳躍閃動,切換速度非常快,如果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或聲像讀物,會使眼組織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引起近視、斜視和弱視。
電視的屏幕會發(fā)射不可見的電磁波射線,雖然都在不傷害人體器官的安全范圍內,但是如果每天長時間接觸屏幕,將會對人眼有一定損害,如發(fā)生結膜炎、點狀角膜炎等。
2、電視,你看不到的傷害--不利心理成長
電視對兒童的潛在危害是很多的,最近的研究表明,看電視會對兒童的思維、語言、想像力、感覺經驗、體能、情感及社會行為都有負面影響。讓父母們意識到這些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長時泡在電視機前容易形成懶惰、消極的心理
看電視時,從表面看,電視里的情景或者說畫面總是熱熱鬧鬧的,看似孩子的心也一定跟著熱鬧、沸騰。萬萬沒想到的是孩子雙眼完全被動地緊盯著屏幕,沒有自主的眼球運動,頭部固定著一個姿勢,就像在做白日夢一樣。他們只是被動、單向吸收電視內容,沒有互動,整天坐在電視機旁,孩子不愿意動手動腳,漸漸就形成懶惰、不愿主動做事情的心理,導致不愿意運動、不愿意學習,影響身心健康。
一臺機器和一個人,哪一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合格?有經驗的教師已經注意到那些看了很多電視的孩子過不了一會就只記得極少的內容。這可能要歸因于兒童在看電視時無法發(fā)揮其主動性,他們無法動員意志力來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想像圖景。電視圖像所留下的印象是十分膚淺的。
其次長時泡在電視機前的孩子易變孤獨
兒童思維分析力差,模仿性很強,長此下去,兒童只對電視節(jié)目感興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性格變得孤獨,嚴重的可出現(xiàn)反常的心理狀態(tài)。
孩子們通過與真實的人交談來學會說話,而不是聽那些機械地重復生產的聲音。電視強調視覺,因此就降低了孩子對學習語言的需求,而且也沒有要求孩子做出語言反應,這樣語言就被忽略了,從而導致孩子因不需與外界交流而漸漸變得孤獨。
。ò咐簳詴越衲7歲,與同齡孩子不大一樣,他平時不喜歡與小朋友玩,對父母買的玩具也不感興趣,天天就像個“悶葫蘆”。經專家分析認為,導致曉曉“另類”的罪魁禍首之一竟是電視。據(jù)曉曉父母介紹,曉曉從小跟爺爺長大,爺爺因腿腳不便,整天在家看電視。曉曉從小就被爺爺抱在懷里看電視,久而久之便患上“電視自閉癥”。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電視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也可能使孩子失去主動思維,在認知的學習中他們可能變得被動、不再愛動腦筋,忽略了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長時間看電視,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和表達能力。
再次長時泡在電視機前的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
大腦的發(fā)育是由感覺、運動、語言、思維及想像等生活要素來定型的。在大腦的發(fā)育過程中,孩子們會從非語言“右腦半球”的夢幻無意識狀態(tài)發(fā)育到能理解語言,有邏輯概念的“左腦半球”狀態(tài)?措娨曆娱L了孩子們停留于依賴“右腦半球”的階段。由于眼睛缺乏運動,這種視覺疲勞將導致失眠,焦慮,惡夢、頭痛、幻覺及注意力難以集中,感覺變得遲鈍。同時,看電視本身會造成感覺剝奪。
最后長時泡在電視機前的孩子自我認同能力下降并誘發(fā)反社會行為
孩子們通過在與真正的人們交往時說“我”來培育自我認同感覺。在電視上的人物是非真實的,無個性的圖像,這極少或根本就不會喚起孩子們的自我認同感。因此“電視兒童”可能會傾向于將他們自己和別人當作東西、物體、工具或甚至是機器。這種態(tài)度以后可能會發(fā)展為社會適應不良。
電視中的暴力內容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行為,因為孩子們會模仿?措娨暠旧磉@一行為,而不管節(jié)目內容如何,就可以引起反社會行為。將與其他的人的關系更容易當作與物的關系,這種看電視帶來的觀念異常本身就可以引起反社會行為。并且,看電視還給人一種直接參與其中的虛幻感覺,其實他是完全被動的,因此,那些重度的小電視迷更難以體驗其他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感、期望及困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