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7-17 23:31:02
【設計思路】敘事研究是近年來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內興起的一種研究方式,雖然時間不長,但在教育領域卻激起了波瀾,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為了尋找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有效途徑與方法,越來越多的教師也開始嘗試撰寫教育敘事。那么這種科研方法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到底有什么推進作用?包括如何指導教師科學、規(guī)范地撰寫有價值的教育案例等等都是需要管理者深度思考的。對于本次科研活動,我們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把活動定位在一次教育科研的研討活動,鼓勵教師收集相關資料,結合實際操作情況,把自己對教育敘事的理解說出來,在此基礎上采集大家的思路,通過具體案例的剖析,加深對敘事研究的進一步理解,從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學思路,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起推動作用。
【活動主題】教育敘事研究概念梳理及其撰寫方法
【參與對象】全體教師
【活動目標】通過對教育敘事研究的理論疏理,對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思路,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起推動作用。
【活動方法】案例分析、交流研討
【活動準備】
1、請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敘事研究”的相關理論,在自學的基礎上解答三個問題:
。1)你知道什么時教育敘事研究嗎?
。2)你是怎么看待教育敘事研究的?
(3)請聯(lián)系實際,說一則課題研究中的故事。
2、以課題組為單位進行匯總,并推選1-2名中心發(fā)言人進行交流,并整理好電子文本和書面材料。
3、ppt《教育敘事研究》
【活動過程】
一、學習交流目的:
了解教師對教育敘事研究的認識程度.問題: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你是如何看待這個科研方法的?(結合具體事例談)組織方法:交流研討
。、組織者介紹本次科研活動的主題與目標。
。、以課題組為單位,闡述自己課題組的觀點。
。、組織者總結。實錄與思考:金胤:教育敘事研究就是記敘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故事。故事必須真實可信,生動,有價值,它沒有固定的寫作模式,只要抓住敘述與反思兩個要點,教師就可以自由發(fā)揮。(具體案例略)張羽:我們覺得敘事研究其實就在老師身邊,而且我們也進行過初步的嘗試。我們認為通過教育敘事,教師更能關注到身邊發(fā)生的事,并挖掘有價值的事例,從中對教育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自己對教育有了深入理解,并促使教師轉變教育行為,提高教育能力。
金素一:教育敘事研究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教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實際上會成為轉化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的突破口。張勤:教育敘事研究比較容易被一線教師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樣需要教師或研究者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技能。
王川川:在進行教育敘事研究的時候要情理交錯、領悟真諦。我們認為它特別適合在第一線工作的教師,因為它重在質的研究、情的抒發(fā)和理的思考。有助于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能透過故事中的情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及時反思、及時分析,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從各個課題組長的闡述中,可以看出教師事先經(jīng)過了較為深入的學習,發(fā)言內容涉及到了其定義、寫作方法以及對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作用,最有價值的是教師能結合自己教育中的故事來談感想。作為組織者來說有必要進行集體的梳理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教師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更好的運用這種科研方法。)
二、理論疏導
目的:明確教育敘事的定義,知道這種教育科研方法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問題: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我們怎樣寫教育敘事?組織方法:案例研討
1、理論梳理:結合案例《燃燒的小蠟燭》對教育敘事研究的相關概念和寫作方法進行梳理。
。ǎ保┙M織者就教育敘事研究的背景、定義、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教師對這種教育科研方法的看法作簡單的剖析。
。ǎ玻┙Y合案例《燃燒的小蠟燭》,了解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以及撰寫方法,達成共識。·這篇教育案例與教養(yǎng)筆記有什么異同?·本篇案例的寫作結構有幾部分?·你覺得每一部分該寫些什么內容?·這種寫作方法好不好?它的價值在哪里?·組織者總結,發(fā)放學習資料。實錄與思考:王萍:教育案例相比教養(yǎng)筆記來說,更有深度,分析的更詳細。王慧穎:這篇教育案例的結構有三部份:案例實錄、分析與研究和反思與討論。金婷:案例實錄記錄的是一個故事,真實的事件,分析與研究是寫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反思與討論是要提出相應的對策。張羽:教育案例的撰寫應該是規(guī)范的,要包含基本的要素,主題必須明確,描述真實,構思巧妙,文字表達生動。吳益紅:規(guī)范的撰寫教育案例,有助于教師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還能給其他老師許多借鑒和啟迪。……(既然教育案例是教育敘事研究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所以,我們就選擇了一份教育案例來綜合分析。
其實,明確了概念之后,對于老師碰到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怎么樣去撰寫教育案例。撰寫教育案例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tài),但必須是給人以啟迪和回味。借助具體案例的剖析來理解枯燥的概念,容易被老師接受,同時也能給老師以后自己如何撰寫教育案例帶來新的思路。)
三、布置任務
目的:通過案例對比來進一步明確教育案例的撰寫方法,并在活動后嘗試寫作。問題:你如何看待這份教育案例的寫作技巧?如果是你,將會如何修改?組織形式:后續(xù)自我學習
1、提供資料:提供一則不夠完善的教育案例《客坐老師進我班》,鼓勵老師圍繞問題做深刻的思考,如實記錄下你的真實感受。
2、結合課題研究中的故事,撰寫一則較為規(guī)范的教育案例,下次活動進行具體的評講。思考:(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科研方法,單憑一次活動是不可能讓所有的老師都明確,不乏有處于似懂非懂狀態(tài)的教師。所以,再次提供相反案例,讓教師有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繼而也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不同層次教師的理解能力,實踐運用能力)
【活動反思】
1、從研討內容上來看:是有價值的,能幫助教師學習教育科研方法,為老師在實踐中的運用提供智力支持。
2、從研討的組織形式上看:是可行的,將案例作為研討的載體,借助案例的剖析來梳理相關概念,改變了組織者純理論講述,教師無思維碰撞的弊端,體現(xiàn)了研討活動的價值所在。
3、從研討活動的效果來看:是較好的,經(jīng)過聯(lián)系實際的理論梳理之后,使得老師對教育敘事研究有了較為清晰的脈絡,產生了在實踐中嘗試的積極性。
4、從研討活動延伸來看:是有延續(xù)性的,后續(xù)的自我學習是教師對本次學習內容內化的過程,通過正反案例的對比,有助教師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在規(guī)范撰寫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準。
建議:案例研討環(huán)節(jié)給老師的思考時間太短,當場的點評案例對一部分老師來說要求過高,時間上的不充分,使得教師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發(fā)言比較拘謹。如果老師能多一些時間思考案例中的內容,將使這個環(huán)節(jié)更貼近老師,更有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