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7 13:54:26
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zhèn)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一位父母或老師,可以萬無一失地防止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嘗試失誤和學習避免傷害也是兒童成長的一部分。防范和教會幼兒自我保護,是擺脫意外傷害的最科學、合理、有效的辦法。因為幼兒年齡小,身體發(fā)育稚嫩,生活經(jīng)驗缺乏,好奇、好動、好模仿又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不能預料,也不會運用已有的粗淺知識進行自我保護,所以,常常會導致一些危險事故的發(fā)生。為了使幼兒的身心減少或免遭傷害,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確保安全,必須加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學會更好地生存呢?下面談談我們的嘗試。
一、教給幼兒一些安全常識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是幼兒正確地認識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避免或杜絕自身受到傷害的積極行為。幼兒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對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時首先要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并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識。如:教育幼兒遵守秩序,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不擁擠、不搶先;讓幼兒知道行走時手不插入口袋里;進餐、飲水用手摸一下,以免燙嘴;教育幼兒不不攜帶、玩弄危險物品,不隨便把異物放入口、鼻、耳等,以免發(fā)生意外;讓幼兒懂得背著成要玩水、玩火、玩電、玩燃氣灶開關的危害性;讓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安全信號與標志,不靠近危險的東西,不在危險的地方玩;知道各種體育器械的用途與使用方法、注意安全等等。其次,教師在向幼兒提出某些安全要求,講授某些安全常識時,一定要強調如果不注意安全會出現(xiàn)的后果。如拿著某些小物品(小刀、小棒等)追逐、打鬧會刺傷、碰傷他人,過馬路左右看車,不要玩耍,否則容易被車撞倒,幼兒明白了不遵守這些規(guī)則的危險后果,理解了教師的限制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就會努力地去遵守安全規(guī)則,幼兒的安全常識越多,自我保護能力就越強。
二、訓練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
幼兒生活經(jīng)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有時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處理一些帶危險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自我保護技能。我們一是通過組織幼兒看錄相、圖片掌握一些日常的基本自護常識和應付對突發(fā)事件的技巧。如:不獨立上街,過馬路;不遠離成人活動,不跟不認識的人離園或離家;看見著火告訴成人,并用濕毛巾捂住嘴,衣服著火要在地上打滾,火警電話“119”,遇到壞人打“110”,遇到有人生病暈倒打急救電話“120”,二是采用集體活動時模擬練習來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技能。例如:針對近年來火災發(fā)生頻率較高,需讓幼兒盡早掌握一引起防火應急自救的方法,我們開展了“消防避難”的演示訓練;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如:通過活動《可愛的五官》讓幼兒懂得怎樣保護五官;開展《紅綠燈“游戲,讓幼兒了解交通安全規(guī)則;通過故事〈白雪公主〉讓他們明白社會上有好人,有壞人,有要輕信他人,不要陌生人的玩具、食物,不跟陌生人走;開展〈我愛我家〉的活動,讓幼兒記住父母的姓名、電話、家庭地址和工作單位,萬一走失,可以電話求助或向警察叔叔求援。
三、抓住教育契機
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融匯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也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更多的是一種隨機教育。老師只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就能更好、更有效的增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如一次一幼兒和小伙伴們說家里送他上幼兒園時,看見一個騎車的人被汽車撞倒了,流了很多血。我就問他:那個人是在哪兒被車撞的?傷得怎么樣?為什么被汽車撞倒呢?進而我讓幼兒討論“馬路上應該怎樣走”,“如何過馬路”等問題。通過隨機教育,教師能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
四、家園教育一致性
幼兒園與家庭就象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步才能前進。在培養(yǎng)幼兒安全自我保護意識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家長積極配合進行一致性的教育。因為,有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教育的內(nèi)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師不便進行具體指導。因此,我們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介紹給家長,提高家長自身的安全意識,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在家中的安全自護知識。幼兒家庭與幼兒園密切的配合,對幼兒實施安全自護的家園同步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安全成長的必要保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