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7 10:05:35
甘肅臨澤曹莊小學 張麗紅
眾所周知,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因而,獨生子女群體也將會長期存在并逐步成為我們社會的主體,他們將支撐起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在研究他們的成長過程、基本特征、社會表現(xiàn)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在獨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和完善我們對獨生子女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在其《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里,提出了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因此,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應該注重和加強對其的人格教育、苦難教育、愛心教育、協(xié)作教育、能力教育和親情教育。
1、人格教育
人們開始思考教育的核心到底是傳授知識,還是教孩子學會做人。許多專家、學者和家長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人格是首要的任務。“光有品性,沒有知識是脆弱的,但沒有品性,光有知識是危險的,是對社會的潛在威脅”。人格教育著眼于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不僅把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fā)展、技能的形成看成是人格培養(yǎng)的組成部分,而且把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動機等都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內(nèi)容。人格教育就要注重自主、自尊、言行一致的教育,反對謊言、貪婪、假心假意、夜郎自大。教育孩子敢于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人誠信,以誠相待;對己嚴縝,謙虛謹慎;善于不斷反省自己,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對各種人生的打擊和挫折能坦然面對,等等。從而形成全社會的“人格互補優(yōu)勢”。塑造完善人格,固然操之在我,但家庭、學校教育,社會教化,別人的幫助引導,榜樣的示范作用等方面也是極其重要的有時甚至起決定作用。
2、苦難教育
每個民族都在培養(yǎng)自己的后代,為了使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強者,能自立于人世間,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對獨生子女應當少一點憐憫和照顧,多給他們一些磨練的機會。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是未來事業(yè)成功所依賴的重要資源。培養(yǎng)鍛煉意志,最好的老師就是各種艱難困苦。吃苦是一種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講,吃苦對我們來說是第一位的資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難和挑戰(zhàn)的。從小讓孩子吃一點苦,就是為了使孩子將來經(jīng)得起各種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因此,我們在提倡孩子學習的同時,還要提倡孩子吃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嚯y教育,并不僅僅是在口頭上教育孩子要“艱苦樸素”、“吃苦耐勞”,也不僅僅是給孩子“憶苦思甜”。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實際生活中,讓孩子吃一點苦,只有吃苦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嬌氣”。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障礙和困難的環(huán)境,尤其是生活條件越好,越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并非易事,這對教育好獨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3、愛心教育
充滿愛心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善于關心他人的孩子其父母也必然是很會關心他人。但對獨生子女的愛要注意掌握好“度”,“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對獨生子女付出的愛絕不僅僅是“奉獻”,而是為了對他人、對社會的加倍回報。對孩子播種愛,是為了讓孩子去感受愛、認識愛、傳遞愛,是為了讓世界充滿愛。如果只是一味地給予愛,而從未教孩子們?nèi)ンw會、珍惜愛,孩子們自然就不知道去愛他人,去理解、寬容他人、善待他人。仔細分析部分孩子缺乏愛心的緣由,其根源在父母身上,是父母對自己孩子太多愛心,把孩子應具備的起碼愛心吞噬了。這種“過猶不及”之愛,只會助長孩子對“愛”的麻木,成為產(chǎn)生“自私”的溫床,因此,我們應注重強化獨生子女的“愛心教育”。
4、協(xié)作教育
職場不相信眼淚,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被強制磨合。家庭可能會包容驕橫的孩子,社會卻不會容忍成年“皇帝”橫行。社會有其公認的行為規(guī)則和規(guī)范,隨著獨生子女逐漸長大,其社會化的程度加大,社會要改造獨生子女們。因此,為了讓獨生子女更好地適應社會,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造群體環(huán)境,為他們“人工合成”伙伴關系,鼓勵孩子到兒童社會中去,以“兒童教育兒童”,即互教。這是對獨生子女進行教育的根本原則。兒童是從模仿開始他的學習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對象是兒童伙伴。尤其是從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家長要放心地讓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鍛煉,培養(yǎng)強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協(xié)作能力,這種能力將會隨著他們的成長遷移到他們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5、能力教育
我們的教育不能簡單地把知識等同于能力,讓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識更重要。不要以為孩子是在說教中長大的,孩子是在生活體驗中長大的。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子女依賴自己,而是要使子女能夠獨立,過量的保護只會扼殺子女們的獨立要求,給予孩子太多的指示和提出太多的要求只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和判斷力。相反地如果孩子們遇到某些問題時,給孩子們一些機會去思考、行動,自己去學習如何處理問題,便能養(yǎng)成他們的獨立性和判斷力。只有具備當機立斷、不怕挫折的性格才會有韌性,所以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辦代替。能力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總是著眼于如何處理而不是一味擔憂。
6、親情教育
家庭教育,特別是親子關系的改善是獨生子女教育的重要方面。親情是人世間最真切最樸實最珍貴的感情,親情是一道寬厚的河道,承納生命,承納世界。親情是每一個人的精神支撐,是子女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素,在醫(yī)治青少年的心靈創(chuàng)傷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療效。用親情的紐帶去拓展子女教育,讓孩子在親情中去學會感動,學會捕捉感動,學會感恩,學會真誠,學會責任。一個人如果對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話,又怎么能對他人、對社會感恩呢?又怎么能產(chǎn)生責任意識呢?
未來社會,“獨生子女”是社會的主體,是構(gòu)成社會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并將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對獨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也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是一個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工作,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至關重要的工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