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7-17 00:11:25
日常生活中,我們教師對待生活、對待周圍人的態(tài)度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平時,我們處處做有心人,常常又意識地把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一些較有意義的事講給幼兒聽,讓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兒也會把家中所發(fā)生的一些高興的事、傷心的事、有時甚至會把晚上做的夢講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感受體驗她當時的情緒。此外,我們利用移情的手段,讓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積極的、正確的內(nèi)心體驗。如:有一次,曹問宇小朋友帶來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棗蹦蹦高,小朋友見了十分羨慕,都想玩玩,而曹問宇卻害怕被別的小朋友弄壞,不愿借給他們,孩子們都挺失望,我一看,見正是對孩子們進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時機。于是,我當著孩子們的面拿過蹦蹦高,對曹問宇說:“這個蹦蹦高現(xiàn)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該怎么辦?”“問你借唄!”他毫不猶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現(xiàn)在心里怎么樣?”我擺出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曹問宇想了想說:“好象有點酸。”“那你們大家呢?”“我也有點酸;老師,我的心里有點難受”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曹問宇,你看,小朋友現(xiàn)在心里都和你一樣酸酸的,你知道為什么嗎?”曹問宇不說話了,他拿過蹦蹦高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兒高興地和他一起玩了起來,孩子們在短時間內(nèi)接觸到了兩種角色,體驗到了羨慕時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絕時的失望、與人分享時的滿足感等多種內(nèi)在的情感,從而擺脫了自我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識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樣,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推動力。因此,我們成人應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來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親社會行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